首頁>要聞要聞
從“賣遍世界”到“買遍世界”——全國政協常委張連起講述廣交會、進博會的故事
人民政協網北京11月18日電 從“賣遍世界”到“買遍世界”——全國政協常委張連起講述廣交會、進博會的故事
口述:張連起 整理:本報記者 王慧峰
委員簡介:
張連起,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無黨派人士,經濟專家,會計審計專家,資深注冊會計師,人文會計的首倡者和踐行者。
在第二屆進博會開幕的前一天,第126屆廣交會落下帷幕,從1000多名客商到20多萬采購商,從出口創匯平臺到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商品展會,廣交會是新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的最好見證之一。
新中國成立后,大規模經濟建設急需進口多種物資,但一些西方國家對我國實行“經濟封鎖”“貨物禁運”,這種背景下廣交會應運而生,就此開辟了一條中國與世界交往的通道。廣交會在迅速成為我國出口創匯主渠道的同時,也向世界表明,新中國在互相尊重國家主權和平等互利的基礎上,與一切國家建立和發展貿易關系的愿望。
廣交會原名叫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初期主要出口工藝美術品,像景泰藍、絲綢、瓷器等,后來慢慢有了一些輕工業品,我印象里有暖水瓶、紡織品,再后來才慢慢有了機床、家電這些。
被公認為品質一流的茅臺酒,目前價格“一飛沖天”,市場上一瓶難求。當初的茅臺酒質量雖好但包裝簡陋,加上“紅星”牌商標又具有明顯的社會主義色彩,被外國指有政治因素,初期并沒有得到海外市場的青睞。后來我們改用敦煌壁畫中最具東方色彩的“飛天”形象代替,兩個飛天仙女合捧一盞金杯,寓意茅臺酒是外交友誼的使者。除了商標,原先看著簡陋的黑陶瓶裝也換成了光潔的白瓷酒瓶。商標和外觀沿用至今的“飛天茅臺”如今已經風靡四海。
鼎盛時期,廣交會的出口交易額能占到當年全國出口總額的50%以上。從最初的不到1萬平方米、只有千人參會發展到近120萬平方米、設施現代化、商品數十萬種、210多個國家和地區采購商參會的中國第一大外貿促進平臺,廣交會就是新中國外貿發展史的縮影,見證了我國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和工業體系不斷發展完善。
從2007年廣交會設立進口展區,到2018年中國首次舉辦國際進口博覽會,從“走出去”到“引進來”,從千方百計“賣遍全球”到不遺余力“買遍全球”, 從世界帶動中國到中國引領世界,中國人用了60多年。從老牌的廣交會到新生的進博會,表明中國正從出口導向轉向注重貿易平衡,對外部經濟從被動適應、依賴逐步轉向主動引領、塑造。這一轉變背后,是中國經濟實力的提升,是中國外貿的轉型升級,也體現出中國經濟在全球經濟中的角色嬗變。
上世紀80年代初,我第一次喝可樂,感覺和中藥一樣的味道,當時身邊人誰也沒有見過這東西,大家還嘀咕“是不是得兌水喝”。90年代初,我第一次去美國,看到人家的大超市和高速公路,內心五味雜陳,說實話是有點自卑的。但短短幾十年光景,我們共同見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過程,中國從改革開放中獲得了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不竭動力,深刻地改變了自己,也影響著世界。
70年發展歷程,讓我們對選擇的道路和制度充滿底氣與自信,從“世界工廠”到“世界市場”,也說明中國的心態越發開放。在世界經濟深刻調整的過程中,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體制受到沖擊,并動搖了很多國家的開放合作信心。我們的領導人屢次表態,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中國將始終是全球共同開放的重要推動者、世界經濟增長的穩定動力源、各國拓展商機的活力大市場和全球治理改革的積極貢獻者。
經過多年的建設和發展,中國經濟社會取得了巨大進步。百姓的錢包鼓了,消費能力和需求也大幅提升了。通過進博會這一平臺,主動讓海外品牌、廠商進入中國,從“”賣世界”到“”買世界” ,從“”世界引領中國”到“”中國引領世界”,既展現了中國新時代更高水平的開放格局,又彰顯了制度自信。第二屆進博會規模更大、范圍更廣、層次更高,從一個側面生動說明中國經濟發展的巨大實力和內生動力。
“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不僅要年年辦下去,而且要辦出水平、辦出成效、越辦越好”,習近平總書記向世界鄭重承諾,這個平臺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我們很高興中國貢獻世界經濟的方式正在發生變化,而一個更重高水平雙向開放的中國,將給世界帶來新的利好。
當今世界,許多國家都在致力于提升國家治理能力。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改革體制機制,中國的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如今,為了有效解決國家治理面臨的問題、應對國家發展過程中的挑戰,我們黨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目標。我們今天的國家治理體系,是在我國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長期發展、漸進改善、內生演化的結果。
進博會的巨大成功,恰恰彰顯了中國在國家治理現代化領域的成就,充分反映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在諸多方面的顯著優勢 。不妨一想,世界上還有哪個國家會在自己的土地上為國際社會奉上如此大規模、高規格的進口博覽會?為什么中國振臂一呼,能夠形成應者云集、群賢畢至的效果?
從廣交會到進博會,不拒眾流,方為江海。一個擁有數千年文明的東方古國成為最有朝氣的學習者。從宏觀的世貿規則、法律法規,到微觀的技術創新、財務管理,改革開放的中國敞開胸懷,不斷提高國家學習能力,向世界學習一切先進經驗。古老的中國不僅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也塑造了自己開放包容的精神氣質。今天,越來越多的新技術、新業態、新產品正從中國市場萌發成長。然而,我們向世界學習的開放心態依然如故。
中國繼續向世界開放學習,是補齊發展短板的現實需要。在推進高質量發展、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求的諸多挑戰面前,關起門來搞建設不可能成功
“中國市場這么大,歡迎大家都來看看” ——未來,不管是在硬件還是軟件領域,不管是基礎設施建設還是通過盛會推進國際合作發展,中國都在創造并延續奇跡。以進博會為窗口的中國治理經驗所帶來的啟示是,“”拉手”而不“”松手”,“”拆墻而不筑墻”,未來世界不僅能享受中國的商品和機遇,還能夠分享中國的文化與經驗。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中國 世界 進博 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