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一個造橋世家的守望:希望有更多機會建木拱廊橋
中新網(wǎng)寧德9月18日電 題:一個造橋世家的守望:盼更多機會建木拱廊橋
中新網(wǎng)記者 呂巧琴 葉茂
在福建寧德世界地質(zhì)公園——白水洋景區(qū)內(nèi),一座長達66米的木拱廊橋橫跨兩岸,飛檐翹角,古香古色。橋名“雙龍橋”,橋面距水面有三層樓高,這是寧德市屏南縣境內(nèi)第二長橋。
“雙龍橋”由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木拱廊橋傳統(tǒng)營造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黃春財主持重建。廊橋內(nèi)的“師傅梁”上,刻寫著他的名字。
“真想不到,我還有機會造橋。”今年83歲的黃春財近日接受中新網(wǎng)記者采訪時感慨道。
木拱廊橋,不要寸釘片鐵,只憑椽靠椽、桁嵌桁,銜接嚴密,結構穩(wěn)固,以“河上架橋,橋上建廊,以廊護橋,橋廊一體”的古老獨特橋梁樣式,被譽為世界橋梁史上的“活化石”。“中國木拱廊橋文化之鄉(xiāng)”屏南縣境內(nèi)現(xiàn)存古代木拱廊橋10余座,有萬安橋、千乘橋、百祥橋等被列為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黃春財就出生于屏南縣長橋鎮(zhèn)長橋村的一個造橋世家,祖父黃金書是清末著名的廊橋工匠,父親黃象顏一生造橋31座。造橋工藝一代傳一代,到了黃春財這里,已傳了三代人。他15歲就跟隨父親跋山涉水,到建甌市、順昌縣、古田縣等福建各地造橋建屋。
1956年,時年20歲的黃春財就“主繩”(指挑大梁的師傅)建造了上圪橋,成為當?shù)乩葮蚬そ车暮笃鹬恪H欢撕罄葮蚪ㄔ斓臋C會越來越少,他最后一次造橋是在1969年。
“無橋可造”,成為黃春財當時的心結。“父親囑咐一定要把技藝傳承,想到造橋就此中斷,心里非常難受和遺憾。”
2003年1月,國家文物局來到長橋村的萬安橋調(diào)研寧德市木拱橋相關課題,當?shù)卣賳T找到了當時已是67歲的黃春財老人。
“差點失傳啦,幸好有一箱圖紙。”黃春財說,以往技藝傳承只能靠口說心記,造橋也只能靠模型,徒弟學得慢;他學會圖紙設計,才將廊橋建造相關資料用圖紙保存下來。
2005年起,黃春財帶著二兒子黃閩屏,還把長年在外打工的小兒子黃閩輝叫回來,父子三人在屏南縣先后修建了10余座廊橋。
“剛開始不想回來,覺得沒什么前景,很多木工都轉(zhuǎn)了行,父親也是隔了三十幾年再出山。”最終拗不過父親的勸說,黃閩輝回來試試。
如今,黃閩屏、黃閩輝都能獨立造橋,已分別獲評為福建省級、屏南縣級“非遺”傳承人。“慶幸自己學到了這門手藝,也想將技藝傳承下去。”黃閩輝手上滿是造橋留下的老繭和傷痕。
為進一步傳承造橋技藝,黃春財組建了一支約20人的廊橋營造隊伍,赴北京錄制《中國手藝》紀錄片、參加央視節(jié)目,去臺灣參加“非遺”展。這個造橋世家還成立了黃氏家族木拱橋技藝傳習所,培養(yǎng)了10余名手藝人。
今年30歲的黃穎,是黃春財?shù)膶O子,成為了廊橋營造的新生力量。他說,好的東西還是要傳承下去,希望將技藝學習完整后,報考建造師資格證。
目前,國家提供資金扶持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閩浙兩省也聯(lián)手推動木拱廊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ǎn),簽署了《中國閩浙木拱廊橋保護與申遺聯(lián)盟協(xié)定》。
看到木拱廊橋營造技藝得以傳承,黃春財希望有生之年能有更多機會建木拱廊橋。(完)
編輯:楊嵐
關鍵詞:造橋 黃春 拱廊 春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