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這22個故事為何連續7天刷屏?
故事十二·走出因病致貧返貧之困
在山西省岢嵐縣趙家洼村,王三女的日子曾十分艱辛:年輕時患上風濕性心臟病和高血壓,后來又引發慢性支氣管炎;前些年丈夫、兒子相繼離世,兒媳婦離了家,患有殘障的孫子、孫女只剩她一人獨自拉扯。
2017年6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走進這位特困戶的家,安慰王三女好好生活,叮囑當地干部安排好她孫子和孫女的特殊教育。
在接下來召開的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對因病致貧群眾加大醫療救助、臨時救助、慈善救助等幫扶力度。
如今,隨著整村搬遷,王三女從土坯房搬進了新樓房,經常有家庭醫生上門送醫送藥。去年,王三女住了兩次醫院,總費用將近9000元,自己只花了500多元。
到2018年底,王三女一家三口成功脫貧。
故事十三·藥品安全責任重于泰山
“安全、可靠、放心”——4年前,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吉林敖東藥業集團延吉股份有限公司,對藥品生產提出這樣的要求。
公司生產副總經理尤海濤說:“4年來,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已成為我們每個人心中的座右銘,時刻不忘。”
“藥品安全責任重于泰山……每家制藥企業都必須認真履行社會責任,使每一種藥、每一粒藥都安全、可靠、放心。”站在當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時到過的車間里,尤海濤一字不差復述著總書記的重要講話。
他告訴記者,將這些話爛熟于心,不僅因為這是總書記交辦的“任務”,更要時刻警醒自己,一粒小藥片,關系著群眾生命安全,容不得絲毫馬虎。
“牢牢把好藥品質量關。”尤海濤說,“想要企業發展永遠在路上,藥品質量安全就得永遠在路上。”
故事十四·優雅過晚年
“一股春風吹進了四季青敬老院,那就是2013年12月28日習主席來到我們敬老院,看望老人們來了……”
那一天,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北京市海淀區四季青敬老院,同老人們親切交談,關切地詢問他們的身體狀況、家庭情況和在敬老院的生活情況。
敬老院老年模特隊的劉進文清晰記得,習近平總書記鼓勵大家心情歡暢、歡度晚年,“大家覺得總書記的話特別溫暖,老年人就是要用積極的精神面貌面對生活,優雅地度過晚年。于是,我們在2015年8月成立了老年模特隊,讓老人們都‘美’起來!”
如今,老人們綻開著笑顏:成立老年模特隊、建立銀齡書院,千歲合唱團、舞蹈隊聘請了專業教師,《夕陽紅》月刊也進行了改版……
正像一句歌詞唱的,“如今我們雖然已是風霜滿面,而歲月留下的卻是七彩斑斕”。
故事十五·老人們溫馨的“家”
炎炎盛夏,福州鼓樓區軍門社區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內涼爽宜人。86歲高齡的社區居民劉建國和84歲的老伴,幾乎每天一早就會來這里“報到”。
“孩子在國外忙工作,一年才回來幾次。這里干凈舒適,有豐富的午餐和專業的護理人員,每月伙食費700元,午休都有床鋪,真是太貼心了。我們老兩口現在一待就是一天。”劉建國說。
2014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里調研。他說,現在是老年社會,養老服務工作越來越重要。并叮囑工作人員“好好干”。
過去幾年,軍門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能力得到很大提升,不僅擴大了服務面積,還實現了24小時為社區老人服務。
社區黨委書記兼居委會主任林丹說:“要通過我們持續的努力,讓這里成為老人們溫馨的‘自己家’,讓老人感到所有工作人員都是‘自家人’。”
故事十六·沒有圍墻的養老院
蘭州市城關區紅山根東路街邊有家虛擬養老院餐廳,這里每逢正午食客盈門。74歲的鄧惟賢退休在家,一遇到午飯沒著落,他就把這里當成食堂。
2013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曾在這里詳細了解虛擬養老院的運行情況,還為這里的老年人端上熱氣騰騰的飯菜,向他們拜年。
2009年起,蘭州市城關區創建由政府主導、企業加盟、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虛擬養老院,為老人創建“沒有圍墻的養老院”,老人不僅可以在固定就餐點吃飯,還可以通過客服電話說明需求,虛擬養老院就會通過網絡給就近的加盟企業派單,提供生活照料、醫療護理、精神慰藉、緊急援助等各類服務。
“多虧了總書記的關心,多虧了政府的好政策,讓我這個午飯沒著落的老頭子沾了光。”鄧惟賢的臉上洋溢著幸福。
故事十七·好日子真的來了
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五十鎮班彥村的呂有金,2016年底搬進新居,家里七八間房蓋得頗為講究。易地搬遷前,他住在青藏高原六盤山連片特困區的腦山地區,7公里陡峭崎嶇的土路把他和鄉親們祖祖輩輩困頓在山里。
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8月來班彥村考察,走進即將竣工的村民新居。“黨和政府就是要特別關心你們這樣的困難群眾,通過移民搬遷讓你們過上好日子。”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讓呂有金的心暖暖的。
新村通了天然氣,每家修了水廁,一片新氣象。搬入新居后,呂有金用家傳手藝辦起了釀酒家庭作坊,第一年就賺了三萬元。
好日子真的來了!“這在過去想都不敢想。”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總書記 習近平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