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中國外匯儲備經營長期保持穩健
央視網消息: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28日公布《國家外匯管理局年報(2018)》(以下簡稱《年報》),首次披露了外匯儲備經營業績、貨幣結構等數據。專家表示,作為全球最大的外匯儲備持有國,主動披露外匯儲備的相關數據,體現了中國更加開放和負責任的態度。增加外匯儲備透明度,有利于穩定市場預期,減少因為預期不確定帶來的負面影響。
從數據看,2005年-2014年,中國外匯儲備經營平均收益率為3.68%,在外匯儲備貨幣結構當中,美元占比從1995年的79%下降至2014年的58%,非美元貨幣同期從21%上升至42%。根據IMF2018年的統計,中國外匯儲備規模占全球外匯儲備規模的近30%。
分析人士指出,外匯儲備不以收益為主,更強調安全性和流動性,這樣來看,3.68%的收益還是不錯的。特別是2008年以后,國際金融危機、歐債危機接連爆發,面對全球持續低利率甚至負利率環境的極大挑戰,中國外匯儲備實現了投資經營目標,收益率在全球外匯儲備管理機構中處于較好水平。另一方面,中國外匯儲備始終堅持多元化、分散化的投資理念。隨著中國經濟貿易的不斷發展,外匯儲備貨幣結構日趨多元,這既符合中國對外經濟貿易發展及國際支付要求,也與國際上外匯儲備貨幣結構的多元化趨勢相一致,有助于降低中國外匯儲備的匯率風險。
此外,《年報》顯示,中國黃金儲備不斷增加。從2005年-2018年末,中國黃金儲備規模從600噸升至1852噸。目前,中國黃金儲備規模位居全球第六,既是世界第一大黃金生產國,同時也是黃金消費大國。
關于中國增持黃金儲備的主要原因,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總經濟師王春英表示,黃金儲備一直是各國國際儲備多元化構成的重要部分,中國從長期和戰略的角度出發,根據需要動態調整國際儲備組合配置,保障國際儲備的安全、流動和保值增值。
根據《年報》,2019年,中國外匯儲備經營管理的主要思路是,加強中長期資產配置,優化調整投資經營策略,穩步審慎推進多元化運用,加強各業務條線能力建設,實現外匯儲備資產的安全、流動和保值增值。
近期公布的2019年上半年外匯收支數據顯示,盡管外部環境復雜多變,中國外匯市場主要指標依舊保持平穩,境外資金繼續呈現凈流入,表明國際資本以實際行動給中國經濟投出了信任票。國家外匯局表示,下半年,保持中國跨境資金流動穩定的信心依舊充足,信心既來自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市場的平穩預期,也來自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管理框架的日益健全。
編輯:秦云
關鍵詞:外匯儲備 穩健 開放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