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民宿成新寵 促進鄉村民宿發展政策有望近期出臺
裝修精致的現代民宿更受年輕人青睞。
■ 舉措
政策資金支持民宿升級
高昂的升級代價,農戶單打獨斗很難完成轉型,而這場升級運動,也是需要相關政策推動的。
在懷柔中榆樹店村,大批民俗戶5月份停業改造,8月份將以新面孔恢復營業。這個深山村的改造動力,源于去年的一份文件——《懷柔區促進鄉村旅游提質升級獎勵辦法(試行)》。根據要求,建成的民宿驗收達標后,金宿級民宿將一次性獲得獎勵12萬元,銀宿級的獎金是10萬元。五星級民俗村最高可一次性獲得獎勵500萬元。
獎勵辦法立竿見影,中榆樹店村隨之迎來自2011年全村產業轉型為民俗接待以來的首次升級改造。此次升級改造,大部分民俗戶都將從四星升級為五星,其中有十余戶將改造成高端民宿。除了政策資金支持,村里有專門的合作社進行組織,還有專業民宿管理公司介入。
行業部門進行有效監管
實際上,面對數量不斷攀升的民宿,當市場開始成形后,自發的約束與基層的監管已經開始籌劃與推出。
新京報記者采訪了延慶區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鄭愛娟,她表示,“延慶的民宿發展史其實只有三年,但這三年發展很快。2017年底區內民宿11家50處宅院,2018年底為27家130處宅院,現在已有55家230處宅院,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上漲。”
鄭愛娟介紹,2018年由延慶區文化和旅游局主導,區內民宿主組成了“延慶區民宿聯盟”,并共同簽署《文明經營公約》,防止出現惡性競爭。延慶區文化和旅游局等部門聯合民宿聯盟,制定了《延慶區鄉村民宿管理辦法》,進一步規范民宿產業發展,對民宿經營進行行業監管。
■ 回應
新京報記者走訪了北京懷柔、延慶、房山等區的12個村莊,對農家院的逐漸邊緣化、新民宿的迅速發展進行了調查分析。昨天,北京市相關部門接受了記者的采訪并做出回應。
農家院沒落是經濟規律
現在京郊民宿進入到爆發期,已經從小眾市場進入大眾市場階段。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需要更專業系統化的培訓、管理、運營、市場服務,否則未來兩年內市場會自然淘汰合并一批靠設計和硬件上位,但運營狀態卻跟不上的民宿。還有一批資本地產商,變為“文旅集團”下鄉圈地,炒作農村房地產,最后侵害農村農民利益,這個值得警惕。政府不能當資本的利益代表。民宿的發展應該親生態、親農村,而不應該親資本。因此,現在民宿行業缺的不是資本,缺的是運營力。
總體來說,民宿的發展和農家院的“沒落”,體現了產品的生命周期與經濟規律。農家院雖然說逐漸被市場所淘汰,但是它在歷史進程當中發揮的作用是不容否定和抹殺的。20多年來,農民通過農家院的經營,初步接受了市場的洗禮,鍛煉了應對市場的能力,認識了城市人的需求,也改善了自己的生活。相信在不遠的未來,農民一定會重新成長為新一代鄉村旅游經營者。 ——北京市農村經濟研究中心資源區劃處處長陳奕捷
民俗旅游減量增效
由于高端民宿屬近幾年新興產業,在有關部門過去的統計中,一直將農家院與民宿統一叫做“民俗旅游接待戶”, 2016年底北京市有9026戶接待戶,2017年底為8363戶,而2018年底這一數字則變成了7783戶。
目前,北京市鄉村旅游經營進一步規范。2019年上半年接待831.4萬人次,同比下降3.2%;實現收入5.9億元,同比下降1.8%;實現人均消費70.5元,同比增長1.5%。——北京市統計局
政策引導民宿規范發展
1992年懷柔區第一家農家樂誕生,并迅速在京郊大地發展起來。2009年當時的北京市旅游局,為規范促進鄉村民俗旅游的發展,在全國率先制定了《北京鄉村旅游特色業態服務與規范》地方標準,創造了鄉村旅游的“北京模式”。
以2011年《關于加快推進京郊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京旅發【2011】93號)發布為標志,北京鄉村民俗旅游向種類更為豐富的京郊旅游轉型。
京郊旅游是指在北京郊區開展的旅游休閑活動,主要包括三種形態,即大型旅游綜合體、鄉村旅游新業態和鄉村民俗游(包括民俗村、民俗戶)。近年來興起的鄉村民宿,將是第四種形態,并將與其他三種形態共同發展,以滿足高中低檔的不同消費需求。
目前,北京市關于促進鄉村民宿發展的相關政策正在研究制定中,有望近期出臺。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A10-A11版采寫/新京報見習記者 李謙鋒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促進鄉村民宿發展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