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營商環境日益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
7月14日,國家發改委就《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旨在推動政府職能深刻轉變,加快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更大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中國持續改善營商環境意義重大。”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經濟學院副院長羅立彬告訴經濟日報記者,作為人口占全球18%、經濟總量占全球16%的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國當下既有能力也需要在國內形成一個與國際接軌的營商環境,吸引全球優質資源,滿足中國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推動中國進一步產業升級,促進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同時,中國持續改善營商環境也將為世界經濟增長帶來新動力,為世界各國發展提供更多可能性。“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多年來中國也是世界經濟增長最大的貢獻者之一。”羅立彬認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需要尋找新動能和新增量,而不是在固有蛋糕中“相互爭奪”。
“我國營商環境正在變得越來越好。尤其是過去幾年政府致力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使得營商環境有了明顯改善。”羅立彬說,在世界銀行《2019年營商環境報告》中,中國位列全球營商環境改善最顯著的經濟體第三名,是東亞以及太平洋地區唯一進入前十名的經濟體;在全部10項1級評估指標當中,中國有7項都取得了顯著改善,報告專門肯定了中國在“開辦企業流程”“獲得新電力的連接時間”以及“跨境貿易”方面的巨大改進。
“最近幾年來,我國對營商環境建設的討論越來越多,這一方面反映出我國對于營商環境建設的重視程度正在迅速提升,另一方面也提示我們,營商環境建設的系統性、科學性和全面性還有不小的提高空間,還有待更多人參與其中。”西華大學副校長鄭鈜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在鄭鈜看來,加強營商環境建設有著國際和國內兩方面的需求。在國際形勢出現新動向的背景下,營商環境建設有利于提升國家的經濟發展基礎,改善經濟發展的國際環境。而在國內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一些長時間、深層次的經濟發展矛盾有賴于通過內部革新、機制重構來得到紓解。
“因此,中央不斷強調優化營商環境,推動政府服務和市場機制雙向發力。”鄭鈜說,當前,以法治和制度化建設為目標和載體的營商環境優化,不但符合國際化營商環境評價的框架,也將我國較為成熟的營商環境建設經驗以制度規范的方式固定下來。
“優化營商環境”的“優化”二字也意味著:營商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征求意見稿)》從市場主體、市場環境、政務服務、監管執法、法治保障5個方面提出了50多條具體措施;而將于明年1月1日起實施的《外商投資法》,對外資企業的知識產權和技術保護、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等問題都作出了明確規定。
“切實改善營商環境就要從有效落實和執行有關法律和條例入手。”羅立彬建議,今后創新創意、數字經濟、服務經濟、服務業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等領域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些都需要更好承認和保護無形資產的價值,需要更加與國際規則接軌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
“我國營商環境建設的重點應當進一步凸顯市場化。因為只有市場主體、市場行為、市場環境和政府服務都以市場為直接目標,才能充分挖掘市場潛力、反映市場能力。”鄭鈜認為。(記者 姚 進)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營商 環境 中國 便利化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