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民企建設境外工業園區步伐加快 融資等難題仍待破解
新華網北京12月13日電(陳俊松)境外工業園區如今正處在高速發展期,民營企業作為近年“走出去”的生力軍,在境外工業園區中的角色越來越重要。
12日,全國工商聯召開推進境外工業園區建設大會,多位監管和企業家人士表示,民營企業在境外工業園區建設中發展態勢良好,但民企想走向更高質量發展,還需破解融資、規范化經營等多個難題。
融資難題仍待破解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我國本土企業迎來國際化的新機遇。商務部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我國企業已經在46個國家在建初具規模的境外經貿合作區113家,總產值超過1100億美元。
境外工業園區呈現步伐快、服務能力增強等特點,已經成為我國企業對外投資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民企來說,工業園區能促進民企“抱團出海”和上下游產業鏈協同走出去,推動民營企業轉型升級。
但發展境外工業園區仍存多個短板,多位民營企業家表示,境外融資難度大是企業“走出去”的主要“攔路虎”之一。
目前境外工業園區企業除了利用母公司資金,另外的渠道就是向銀行貸款。由于中國的商業銀行在境外分支機構相對較少,此類融資需求往往較難實現。
“因資產在境外,難以通過資產抵押的方式來解決資金短缺問題。”江蘇永元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盧其元說,最艱難的是時刻,要變賣國內資產來支持境外園區的發展。永元投資有限公司在埃塞俄比亞創建了東方工業園,這是該國首個由外資建成并已正式運營的工業園區。
“希望能引進戰略合作伙伴之間參與園區建設,大力推進金融機構對‘走出去’企業項目的支持,有效解決境外資產抵押融資難題。”盧其元說。
業內人士認為,中國各銀行需要提高國內銀行對外放貸的權限,簡化銀行在東道國分支機構的手續流程,嘗試開創多種抵押方式融資。
“要給民營企業走出去實在的融資支持。”華堅集團董事長張華榮說,近期,多家金融機構都到企業進行走訪和調研,不過更重要的金融監管部門要給予監督和指導,讓金融機構可以更大膽、更放心的提供貸款,解決最后一公里著地的問題。
為破解融資難題,監管部門和金融機構已經行動起來。商業銀行積極海外布局,努力構建金融動脈。截至今年上半年,工行在45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420個機構;中行海外機構則覆蓋55個國家和地區,共擁有552家海外分支機構。
國家發改委外資司副司長吳紅亮表示,將拓寬金融支持的渠道,鼓勵開展人民幣海外基金業務,提高綜合服務水平,為企業提供便利化服務,加強走出去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
引導規范化、市場化發展
因市場、產業配套、營商環境和法規等與境內差異大,部分民營企業境外投資也出現“水土不服”,違規經營、盲目決策、惡性競爭等問題頻現,亟需監管、引導和規范。
江蘇省工商聯副主席丁榮余認為,將企業聚集至工業園區發展,可以避免中方企業在園區外單打獨斗、缺乏話語權的弊端。園區可以最大限度地化解法律風險等帶來的投資風險。
吳紅亮則表示,要規范企業相關行為,出臺相關政策。同時,為企業提供重點國家的營商環境、合作需求信息,引導企業合理有序布局。
近年,規范企業海外投資經營行為的政策陸續補齊,逐漸體系化,幫助中國企業在境外避免重大合規風險。
今年7月,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就《企業海外經營合規管理指引》公開征求意見,《指引》要求境外投資、海外運營等要符合境內外法律法規和監管要求。而在去年底,國家發改委等五部門出臺文件規范民營企業境外投資經營行為,幫助民營企業在境外投資活動中認識風險、防范風險、提升防控風險的能力。
此外,企業在境外工業園區的投資和經營行為本質上是市場行為,與會人士稱,企業需靠自身維護商業可持續性,而非毫無準備盲目出海。“境外工業園區建設要遵循市場化規律,一定要可持續,要認真評估項目的商業可行性。”商務部部長助理李成鋼說。
多名民營企業家認為,工業園區要秉持“選商優于招商”的理念,發揮中國優勢產業的集群效應,形成上下游協同的產業鏈。
“建議國家相關部門形成合力,鼓勵有條件、有實力、有準備、成熟的民營企業走出去。”華立集團監事會主席肖琪經說,要遵循市場為導向,有實力的企業為主體,防止出現“一窩蜂”盲目建設園區現象。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境外 企業 工業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