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解讀 解讀
中藥材成不合格藥品重災區 專家呼吁嚴守標準底線
中藥材成不合格藥品重災區 專家呼吁嚴守標準底線
第二看臺
日前,江蘇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江蘇省2019年第1期藥品質量公告》,公布93批次藥品不合格。其中,化學藥、抗生素、生化藥、中成藥有9批次,中藥材、中藥飲片有78批次,醫院制劑有6批次。
從公告中可以看出,此次藥品檢查,中藥材、中藥飲片仍然是不合格重災區,93批次不合格藥品中,中藥材、中藥飲片就占據78批次,幾乎占了不合格藥品的90%。中藥材緣何成不合格藥品重災區,在提升中藥材質量方面,又該采取怎樣的舉措?
三種原因致中藥材質量淪陷
“中藥材、中藥飲片成為不合格藥品重災區的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研究員劉安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說。
劉安介紹,首先是生產過程存在問題。中藥材不是工業化產品,屬于農產品范疇,不少中藥材的栽培技術并不成熟,加之受外界環境等因素的影響,產品質量波動較大。當前中藥飲片廠普遍規模不大,加之從業者整體素質不高,在飲片的加工炮制過程不規范之處較多,因而出現了飲片形狀不合格等低級問題。
其次,價格體系沒有理順。中藥材和飲片的優質優價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實施,導致優質飲片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在利益的驅使下,有些藥農故意縮短藥材栽培年限,以追求利益最大化。研究發現,甘草中成分含量和種植年限呈正相關。如果高含量的藥材不能以高價格銷售,對種植戶而言縮短種植年限是提高利潤的好辦法。為此,劉安所在的團隊正在建立優質中藥材和飲片的評價方法,希望能夠為規范市場、提升質量提供幫助。
“再就是對不合格飲片銷售者和使用者的處罰力度不夠。”劉安說,這里所說的使用者是指醫院、藥廠等,不是指患者。要形成讓銷售商、醫院、藥廠等單位不敢、不愿使用劣質藥材和飲片的社會氛圍,讓劣質藥材和飲片沒有市場。
標準助力中藥材質量提升
其實,長久以來,為解決中藥材和中藥飲片質量問題,相關部門出臺了不少相應舉措,例如藥監局啟動了中藥飲片質量集中整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國家發改委開展了中藥標準項目等等。
劉安認為,通過這些措施的實施,中藥材和飲片的質量得到了提升,有數據表明中藥材和飲片的產品合格率是逐年上升的,一些深層次的問題也正在得到解決。“但中藥材和飲片產業鏈長,涉及的問題較多,也比較復雜,不要寄希望于一夕之間解決問題。”劉安強調。
我們都知道,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瑰寶,而近些年,有關中醫毀于中藥的說法更是不絕于耳,難道對中藥材質量提升,真的就沒有什么高招嗎?
劉安表示,為了推動中藥材的質量,中醫藥行業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例如:中藥材基源鑒定問題、種質種苗問題、栽培問題、采收加工問題等。他認為,在提高中藥材質量的過程中,有幾個問題需要注意。第一,要嚴守國家標準、地方標準和行業標準的底線。有些地方、行業部門或專家,以目前市場情況為理由,希望通過降低國家標準,提升產品合格率。這種做法可能是本末倒置,不能用市場倒逼國家標準降低,而應該是以國家標準促進產品質量提升。
第二,完善中藥材標準。盡管目前國家標準有了較大提升,但是有些品種標準還是較低,有些品種的標準還不是很完善,有些品種的標準不太合理。中藥材標準研究是一個長期、持續的工作。
“第三,優質優價要盡快實施,加強對優質產品生產企業的市場激勵。其實這個問題之前很多專家都呼吁過,但一直沒有實施,希望能盡快提上日程。”劉安呼吁。
編輯:張佳琪
關鍵詞:中藥材 飲片 標準 劉安 中醫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