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上海:扔垃圾撤去垃圾桶 還要定時定點

2019年06月13日 14:31 | 作者:田泓 |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分享到: 

今年端午,上海多了項全民新時尚——垃圾分類。

垃圾分類本不是什么新鮮事。但在很多地方,“你分他不分”“扔時分、收時不分”的現象使垃圾分類難以真正落實。圍繞加強科學管理、形成長效機制、推動習慣養成,上海推進垃圾分類,逐一破解難點。同時,上海的垃圾分類也被寄予厚望——為其他城市探索出可復制可操作的實用經驗。

撤去垃圾桶

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環衛管理處副處長齊玉梅說,垃圾分類普遍存在“知行不一”,市民理念上支持,操作時嫌麻煩。

“定時定點”,被實踐證明是在推廣垃圾分類初期比較有效的管理方法。首先要做的就是“撤筒”,但肯定會給習慣隨時扔垃圾的居民帶來不便。

上海市閔行區東苑半島花園從5月27日起實行垃圾分類定時定點投放。撤銷原有79個點位的168個垃圾筒,在小區設立4個定時定點集中投放點和1個24小時開放垃圾箱房。定時定點投放點每天早晨7至9點、傍晚6點至8點半開放,由150名黨員、樓組長等組成的志愿者隊伍輪流執勤,指導居民分類投放。

小區所在的平吉三村居委會黨總支書記馬雪花說,分類投放實行10多天,效果比預期好得多,絕大多數居民給予理解和配合。5個投放點分別位于小區東南西北中,方便居民就近投放,并針對鐘點工、租客、加班族等特殊需要群體的需求,設立24小時開放垃圾箱房。考慮到居民習慣養成和志愿者時間安排,沒有采取階段式撤筒,而是等大家養成垃圾分類習慣后,再對投放時間等做出調整。而關于志愿者是否要幫助濕垃圾“破袋”——將濕垃圾從包裝袋倒入垃圾筒?在爭論后,最終決定讓居民自行“破袋”,這也是為了“一步到位”培養分類行為習慣。

與此同時,物業、業委會等各司其職,做好保障。在垃圾投放點設置洗手池,避免居民怕弄臟手而不愿“破袋”。定點投放結束后,及時對投放點進行清掃、消毒,不留異味。保潔人員還自發對清運車進行改裝,做到干、濕、可回收垃圾分運,增加居民對分類后續處理的信心。今年,上海還將改造1.7萬個垃圾箱,同時在定時定點的大約束下,盡可能“縮短居民與垃圾箱的距離”。

綠色賬戶積分激勵居民

在上海眾多小區,垃圾分類正在成為社區治理的新契機。

去年12月,上海市長寧區程家橋街道42個小區全部實現生活垃圾定時定點分類投放,成為上海垃圾分類“樣板”。

街道下轄的上航居民區住宅產權類型多樣、人員構成復雜。建于1996年的虹橋機場邊檢站家屬樓48戶居民中,有39家是外來租戶,出租率高達9成。第一次聽說小區要搞垃圾分類,居民普遍覺得,“房子又不是自己的,小區環境和自己關系不大。”

上航居民區黨支部書記朱雪菊為每家每戶設計了臺賬,通過分類知識宣講、送分類垃圾筒和綠色積分賬戶卡,3次進入居民家中,掌握各家對垃圾分類的態度和可能碰到的困難。通過走訪,朱雪菊的手機里存下小區200多戶居民的電話。居民從不配合到主動做志愿者;小區的“垃圾角”變成居民議事“聊天角”。非試點小區居民看到試點小區的明顯變化,主動跟社區干部說:“啥時候到我們小區來試點呢?”

在上航居民區,綠色賬戶積分不僅可以兌換米面紙油,還是申請老年興趣班、暑期托幼班等社區緊缺資源的評分依據。

年內建成5000個回收網點

垃圾分類的目的是垃圾減量和提高資源化利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上海垃圾回收利用推行較好,廢紙、雞毛、牙膏皮,甚至烏龜殼,都是物質匱乏年代可以換錢的“寶貝”。

在物質過剩年代,如何提高生活垃圾回收利用?上海提出推進“居住區再生資源回收體系”與“生活垃圾分類收運體系”兩網融合。根據《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建設行動計劃(2018—2020年)》,全市將建立兩網融合回收服務點、中轉站、集散場等從源頭到末端的全過程體系,2019年建成5000個回收網點和170座中轉站;2020年建成8000個回收網點和210個中轉站,基本實現兩網融合,生活垃圾資源回收利用率達到35%。

上海還在探索生活垃圾收費制度。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局長鄧建平近日表示,上海從2004年就對單位收取垃圾處置費用。而對市民群眾,這筆費用是由各區政府在買單。以中心城區為例,每1噸垃圾的處置費要向區政府收221塊錢,同時沒有垃圾處置設施的中心城區,因為要將垃圾送至其他區處置,還要支出每噸100元的環境補償費給垃圾接收區。未來將在這方面探索改革。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垃圾 分類 居民 上海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亚洲国产一区二区 | 在线观看你懂的欧美网站 | 亚洲第一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七七 | 欧美精品三级视频中文字幕 | 视频列表中文字幕欧美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