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購物節“一月一次” 消費者從“買買買”到更理性

2019年06月11日 09:42 |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分享到: 

隨著消費升級,越來越多的購物節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 購物節,“購”還是“不購”?

“雙11”“雙12”“天貓女王節”“618年中大促”……隨著消費新業態的發展,曾經“一年一度”的購物節逐漸變成“一月一節”“全年都是節”,讓消費者應接不暇。購物節何以吸引消費者紛紛“剁手”?在消費升級大背景下,購物節反映了消費者怎樣的傾向和結構?未來購物節又將何去何從?

賺人氣也賺真金白銀

——“每次在購物節消費就像真實過節一樣熱鬧、過癮”

“五一”采購熱潮剛過,“618”購物節又來了。

北京白領小陳打開手機京東App,滿目喜慶的紅色洋溢著節日氣息。作為一名網購達人,小陳很熱衷在購物節囤貨“剁手”。她回憶,去年“雙11”她購買了近8000元的商品。“今年‘618’我打算在京東給男朋友買塊手表,再買一些貓糧囤著。”小陳說,“購物節有大額優惠券、跨店滿減,每日整點還有限時秒殺,算下來是很劃算的。”小陳表示,現在購物節越來越多,雖然并不是國家法定節假日或者傳統的購物節,但配合一些平臺奪人眼球的宣傳和大力的折扣,每次在購物節消費就像真實過節一樣熱鬧、過癮,即使“剁手”也心情愉悅。哪怕“購物節”結束了,一個一個陸續到手的包裹,仍會延續這種愉悅感。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各類新興購物節貫穿一年始終,不僅包含了國家法定節假日衍生的購物節,還有不少商家為促銷、增加平臺知名度而自己造的“節”。從元旦開始,經歷“跨年大促”“年貨節”“情人節”“三八女王節”,再到4月份的“書香節”“五一”“618”年中大促,據記者統計,在國家正常節假日之外,全年以電商“造節”形式為促銷手段的節日近40個。以天貓為例,一家平臺就創造出了多達16個購物節,僅6月上旬,就有“親子節”“愛美日”“風尚日”“進口日”。政府部門也參與進來,今年5月的“雙品節”旨在推廣品質、品牌消費,得到各大電商的一致響應。

多數新興購物節,不僅賺人氣也賺到了真金白銀。

數據顯示,去年天貓“雙11”全天成交額達2135億元,相比前一年的交易額1682億元高出了許多,物流訂單量首次超過單日10億筆。去年“雙11”期間,京東全球好物節累計下單金額達1598億元。

購物節帶來的大量銷售額不斷刺激著商家神經,電商平臺由此變著花樣吸引消費者“買買買”。

從“積分兌換購物津貼”,到“加入戰隊瓜分紅包”,再到玩“疊貓貓賺喵幣”分紅包,各大平臺越來越“會玩”,購物節的打折方式和補貼手段越來越多樣化。很多消費者對此樂見其成。小陳說,通過轉發鏈接邀請好友一起加入戰隊、砍價、分紅包等形式不僅能得到實惠,還有利于增進與好友的感情。“最近天貓‘618’推出的‘疊貓貓’游戲,在玩游戲的同時還能分到紅包,感覺更能吸引眼球,提高了消費者的參與度。”

消費者從“買買買”到更理性

——“質量好”“性價比高”“服務好”成為熱門搜索的關鍵詞

購物節的變化,也反映出當前中國消費者偏好的變化。

不論電商怎么營造氛圍,商品購買的必要性以及與個人需求的匹配度,仍是影響用戶最終消費的核心要素。而熱門的購物節一方面注重觀察消費變化、投其所好,推出“進口商品節”等購物節,另一方面也成為消費的風向標,平臺方往往通過促銷活動,在消費者體驗購物流程后,利用大數據進行分析,對消費者的購物心理、潮流動態等進行跟蹤對比,從而調整電商平臺的規劃,為消費者提供定制化流程。

從種類看,消費者最愛的囤貨品類集中在家用物品及食品等實惠、常用的商品。“70后”肖女士告訴記者,“雙11”時她最喜歡買衛生紙、米面之類的家庭常用物品,買的量越多,優惠力度越大。“90后”小張也表示,購物節時他更傾向買貓糧、零食、洗發用品,這些東西都是自己一定會用到的,錢花在該花的地方不算虧。

從消費結構看,用戶在購物節中目標更明確,對購物的衡量標準集中在對于產品品質、體驗、服務等維度的描述。相比前幾年購物節搜索關鍵詞排名靠前的“優惠券”“促銷”“打折”,近年來“質量好”“性價比高”“服務好”成為熱門搜索的關鍵詞。從事工程師行業的小程表示,他傾向于在購物節購買一些大牌耐用品,用來送給家人居多。“大牌奢侈品在購物節時會有平時沒有的大力度折扣,質量又好,買這類商品更加劃算。”小程說,“我平時自己沒有什么想買的,購買欲很低,購物節時買的奢侈品大多都送給家人了。”

此前有人認為,購物節火爆在一定程度上有沖動消費的因素。但多家電商平臺的反饋顯示,從決策上看,用戶購買正日趨理性,購買決策過程較平時網購更加謹慎,沖動消費的現象逐漸減少。數據顯示,用戶售后的咨詢占比在降低,售前咨詢占比在升高。用戶的購物決策不再以價格作為唯一考量因素,而是兼顧對品牌、品質、服務、價格等多重因素理性判斷。“往年‘雙11’我買回來的衣服大多最后都退掉了,但是今年不同,基本上沒有出現沖動購買的情況,買的都是自己提前看好、需要購買的東西。”正在北京讀大學的小李表示,身邊的同學也大多對“雙11”購買的物品很滿意,幾乎沒有人瘋狂“剁手”一些自己不需要卻便宜的物品。

既要熱鬧又要精耕細作

——在購物的同時,也在社交和娛樂,“節慶”的味道更濃

新興購物節為何持續火爆?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祝寶良分析,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其一,消費主力群體發生變更,“80后”“90后”消費能力增強、邊際消費傾向更強,帶來消費理念的更新,更容易被新興購物節吸引。其二,消費渠道改變。電子商務不僅是服飾、家電、家居用品等商品的銷售主渠道,而且在生鮮等領域增強存在感,“生鮮節”等購物節應運而生。其三,購物和社交正日益融合,消費者參與各種主題的購物節,在購物的同時也在社交和娛樂,“節慶”的味道更濃。

不過,購物節過于頻繁、不夠精細的狀況也影響了買賣雙方的體驗。從供給方來看,一開始促銷對于商家的意義更多的是利用活動來清理庫存,這樣在減輕庫存壓力的同時,引來的消費者還會增加其他商品的銷量。但隨著促銷越來越多,很多供貨商發現電商促銷的初衷也發生了變化。濟南榮達華通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波說,在很多電商節日中,電商網站本身不會有很大程度的補貼,大多數的讓利還是品牌、商家自己在承擔,參加促銷節日有時是在賠本賺吆喝。從消費者來看,反感“購物節”成“套路節”的聲音也不少。北京市民小楊表示,自己曾經是眾多搶“雙11”“雙12”零點限時折扣的消費者一員,但當她越來越熟悉商家的“套路”之后,在購物節消費變得更謹慎了。“有很多商家在購物節前夕先抬價,等到活動當天再降價看著劃算,實際根本沒打什么折。‘套路’太深,我們消費者玩不起啊。” 小楊無奈地說。

隨著新零售進入存量競爭階段,購物節正由拼銷量、打價格戰轉為拼服務、拼體驗。

祝寶良指出,購物節也是一種宣傳手段,在某種程度上說是傳統口碑相傳的一個很好的運輸器,一旦有用戶在平臺體驗到低價質優的產品,就很有可能自己對其進行宣傳,拉著身邊的親朋好友進行購買。形成良性循環后,電商平臺才有可能進行下一輪的宣傳和促銷,引導消費者增加購買。因此,未來隨著消費升級,提高用戶消費體驗、滿足用戶消費需求的精耕細作式購物節,才可能成為贏家。(孔德晨)

編輯:秦云

關鍵詞:購物節 一月一次 消費者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構成投資建議。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天天视频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 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全 | 中文字幕亚洲制服在线看 | 亚洲欧美综合久久久久久 | 日韩精品久久久免费观看 | 婷婷网色偷偷男人的天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