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健康識堂健康識堂
中國學者新方法實現食管腺樣囊性癌精準診斷
我國學者新方法實現食管腺樣囊性癌精準診斷
新華社合肥5月7日電(記者徐海濤)食管腺樣囊性癌是一種罕見的食管惡性腫瘤,臨床上容易被誤診。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楊武林、趙加榮等學者研究出一種新技術方法,將傳統組織學形態與新型免疫標志物相結合,實現了對食管腺樣囊性癌的精準診斷,對臨床確診及正確設計治療方案具有重要意義。國際醫學學術期刊《國際臨床與實驗醫學》發表了該研究結果。
食管癌是一類疾病的統稱,實際上根據病源可分為多種類型,食管的表層粘膜上皮細胞、粘膜下層的疏松結締組織細胞、腺細胞等都有可能發展出腫瘤。各種食管癌的治療方案和愈后情況都有所不同,需要在前期做出精確診斷。食管腺樣囊性癌是一種罕見的食管惡性腫瘤,以前臨床上主要根據形態學進行觀察,很容易誤診為其它類型的食管癌。
近期,中科院合肥腫瘤醫院收治了一名不能明確病理分型的轉診患者,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的科研人員首先通過“染色法”觀察到病人的病變組織位于粘膜下層,呈管狀、篩狀、實型三種典型結構,再通過“分子標記法”,使用腺上皮標志物、肌上皮標志物對病變組織進行標記。免疫組化分析顯示,隨著病情加劇,其病變組織形態由管狀、篩狀向實型發展,上皮標志物也隨之變化,表現出特征性改變,預示著腫瘤細胞發展伴隨特殊的內在分子轉變。這種特異性可以為腺樣囊性癌的精確診斷提供分子標識。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食管 腺樣囊性癌 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