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互聯網身后事:我的QQ微博微信支付寶能傳家嗎?
官司幾經波折:2015年法院要求Facebook提供女生的相關數據;2017年,柏林上訴法庭認為,網絡帳戶的隱私受憲法的保護;2018年7月12日,德國聯邦法院最終裁定,Facebook必須允許女孩的父母作為帳戶繼承人進入。
基于情感因素,人們可能會支持這對父母,但對互聯網企業來說,一旦允許他人調取用戶數據信息,就意味著巨大的法律和道德風險。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王四新告訴記者:“社交帳戶包含大量個人及相關聯系人的隱私,而隱私權受憲法保護,司法上優先于家屬提出的訴求。從情感價值來說,帳戶遺產是家屬寄托哀思的方式,因此在未來的實踐中應該盡量在保障用戶隱私和家屬情感訴求之間取得平衡。”
也正因此,Facebook和谷歌等互聯網巨頭近年都推出了代理人的服務,允許用戶在生前設置管理人,以處理身后的數字遺產,只是權限并不包括查閱個人聊天記錄等隱私信息。
相比之下蘋果公司則顯得“不近人情”,除了在iCloud規定“不得與他人共享您的帳戶和/或密碼細節”,還特地注明了“無尚存者取得權”,也就是在帳戶持有者去世后,蘋果將會終止iCloud帳戶并刪除所有內容。
QQ微信微博能傳家嗎?
前不久QQ推出注銷功能時,不少網友表示“QQ里都是青春,不但不會注銷,還要傳給孩子”。不過如果按照現有規定,這一愿望可能要落空了。
王四新教授告訴記者,和傳統遺產不同,帳戶類數字遺產依賴第三方提供平臺和服務,產權并不獨立。“目前較為普遍的做法是用戶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具體操作上還是要看用戶和平臺的協商。”
記者梳理發現,根據微博用戶協議,如果在連續90天不使用,微博有權對帳號進行處置,包括回收昵稱、回收帳號、停止提供服務等。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微博客服的一條針對去世博主被盜的微博顯示,在親屬提供相關證明后,可以幫助找回死者帳號,甚至移交給新的持有人。
微信和QQ用戶協議相關條款顯示,用戶只有帳號的使用權,所有權歸騰訊;用戶不能把帳號轉讓給別人;帳號長期不登錄,騰訊有權收回。如果帳號里有錢,繼承人可以聯系客服,在提交相關證明(如身份證、死亡證明、關系證明等)后繼承帳戶里的錢。
也就是說,除了余額,理論上你的微博QQ微信帳號本身是不能作為傳家寶留給子女的。
實現“數字永生”,可能嗎?
在英劇《黑鏡》中,女友為緩解男友去世的悲痛,利用他遺留的數據,用人工智能模擬出“男友”。這個“男友”有著和真正的男友一樣的語調,開同樣的玩笑,就仿佛是以數字形式活在了虛擬空間。這就是數字遺產更高級的應用——“數字永生”。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數字 遺產 微博 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