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送烈士“回家” 大愛暖人心
近日,媒體報道了山東省菏澤市張和莊社區(qū)黨支部書記張景憲為烈士尋親的義舉:從2014年開始,每半年一次,數(shù)十封信會從張和莊烈士陵園寄出。收信人是那些原籍住址可查的烈士,寄信人是張景憲。一些信被反復退回陵園,一些信則最終達成使命。截至目前,他已經(jīng)幫11位烈士找到家人。
回首革命戰(zhàn)爭年代,“母親叫兒打東洋,妻子送郎上戰(zhàn)場”,將士們懷揣著“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的愛國情懷奔赴前線,其中不少人從此一去不回。今天,幫助那些埋骨他鄉(xiāng)的烈士找到故鄉(xiāng)、魂歸故里,則應成為我們撫慰英烈和遺屬的一份責任。
“英雄者,國之干。”英雄烈士是一個民族和國家歷史的重要體現(xiàn),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來源。尊崇英雄烈士,應當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張景憲多年來自發(fā)地為埋骨他鄉(xiāng)的烈士尋找家人,體現(xiàn)了一名黨員干部的高尚情懷。同樣為之付出努力的,還有山東省臨沂市坦埠鎮(zhèn)郵遞員王德建,他克服重重困難,最終將信件交到烈士遺屬們的手中。“這是我做過的最好的事情。”回憶起將信件交給其后人的那一刻,王德建的眼睛發(fā)亮,“也說不上來為什么開心,就覺得他們年紀輕輕去打仗,很不容易。”
送烈士“回家”,大愛暖人心,義舉正人心。毋庸諱言,一段時間以來,有極少數(shù)人妄圖通過抹黑英雄、否定革命歷史來嘩眾取寵:劉胡蘭、邱少云、雷鋒等英烈被“污名”“惡搞”,某些革命遺址前出現(xiàn)了穿著奇裝異服博眼球之人,一些紅色歌曲被拿來“歪唱”……然而,邪不壓正,人心自有公道在。不論是張景憲,還是王德建,他們用實際行動呵護英烈、守望正義的言行,足以令那些跳梁小丑無地自容。
捍衛(wèi)英雄烈士、守護精神家園,不僅需要社會個體的努力,而且離不開制度的力量。2014年,我國以立法形式設立了烈士紀念日、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紀念日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所有這些做法,都是在以國家的名義,向烈士致以深深悼念。《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已于2018年5月1日起施行,這更是以法之力全面加強對英雄烈士的保護和捍衛(wèi),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舉措。
“天下之事,有視之若無關輕重,而實為安危存亡所寄者,風俗是也。”在全社會樹立崇尚英雄、緬懷先烈的良好風尚,無疑需要更多的像張景憲、王德建這樣的熱心人士,要為他們的義舉點贊。當崇尚英雄、保護先烈成為每個人的自發(fā)自覺行為,當英雄情懷和先烈精神融入每個人的內心,我們的民族和國家一定會更有力量更有希望!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烈士 英雄 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