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春天,以及幾個思考 ———“蹭聽”經濟界別小組討論有感
全國政協會議,經濟界別小組討論人氣爆棚,一個重要原因是大家都期待在交流討論中,找到自己所關注問題的答案。
作為記者,能夠在經濟界小組全程“蹭聽”實屬幸事,當然,我們也是帶著思考和疑惑來聽的,希望找到答案。
第一個思考與錢相關。
雖然本報長期關注中小微企業的融資問題,且在全國兩會召開前還專門圍繞這一話題召開了主題智庫沙龍,但兩會期間,依舊有很多委員的觀點是我們此前沒想到的。
比如大銀行服務小企業。以前很多人認為這是悖論,大銀行服務大企業就行了,小企業自然有小銀行來服務。今年,不僅政府工作報告對民營銀行賦予厚望,很多委員在小組討論時也“敲黑板、劃重點”式地強調了全體金融機構在服務實體經濟中的責任和義務。有意思的是,無論來自哪個領域,坐哪條板凳,談到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話題時,大家一言一語都有實際調研做基礎,有真實案例做依托:“共享經濟的數據也該納入社會征信體系,解決信貸審核信息不對稱問題”;“大銀行必須服務小微企業,因為大銀行有這個能力”;“過橋資金太貴了,能不能調動政府力量,給大家擔保擔保”;“企業也不能坐在原地等別人救,只有有效的需求才能等來有效的幫助”……總之,借貸雙方彼此揭短“爆實錘”的少了,將心比心出實招的多了。
第二個思考與人相關。
去年,有關“中國芯”的討論不少,大家對于核心技術裝備國產化的期待,也變成了小組討論上的一個個現身說法。
“材料學可不好學,不僅基礎課程要門門優秀,還要學會觸類旁通,沒那么多現成的教材供咱參考,好多事都是摸索著干,很希望國家能夠重視這方面人才的培養,讓他們愿意走進實驗室,讓高新技術走出實驗室……”這樣的期待很殷切,但仔細聽,你會發現提類似建議的委員心里挺著急,“我們不能總在核心技術的外圍跑龍套!”這也是肺腑之言。
第三個思考與事相關。
兩會召開前,本報記者在采訪一位大國重器總設計師時得知,他原先想學的是飛機系,后來當了老師,再后來變成一座世界級大橋的設計者。
當時大家還開玩笑,說不想當飛行員的老師不是好設計師,足見跨界的力量。
兩會召開這十幾天,經濟“大咖”們也常常分享他們的跨界思考。比如一直關注宏觀經濟的委員,在去年用一段固定的時間研究高鐵垃圾處理的問題,并由此形成提案;比如一直關注資本市場的委員,圍繞消費金融進行了深入研究,也拿出了成績單;再比如搞投資的委員和來自能源企業的委員聊得火熱,緣于他們都想推動國家能源鑰匙握在自己手里防止被“卡脖子”……多個案例背后,我們也充分感覺到了委員跨界思考背后的原因——無負今日,無負囑托。
第四個思考與兩會之外的日常工作相關。
“你是記者,可得關注這個領域啊!”“這個話題我希望今年再調研調研!”“有時間咱們展開談談!”兩會閉幕正是春暖花開之際,離別在即,很多京外委員不僅拿出了履職課程表,也順便給記者提出了建議:一要多學習,二要多交流,三要一起“搞事情”,搞點什么事情呢?
記者總結,就是為“說得對”努力,咋就能“說得對”了呢?到一線去,到中國經濟發展最需要鼓與呼的地方去。
相約履職路,我們再出發。
編輯:秦云
關鍵詞:經濟界別小組 全國政協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