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委員講堂委員講堂
民生痛點也“有藥可治” 醫衛界全國政協委員建言癌癥防治
“加強重大疾病防治。我國受癌癥困擾的家庭以千萬計,要實施癌癥防治行動,推進預防篩查、早診早治和科研攻關,著力緩解民生的痛點。”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上的這段話,醫衛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兆申打上了著重號。
對癌癥防治的著重關注,與李兆申的職業有關。作為一名消化內科醫生,他在臨床上見到了“太多很可惜的病例”,有的患者年紀輕輕就患上了胃癌、腸癌等,有的患者在治療過程花費了二三十萬元,結果也沒能留住性命,還給家庭帶來了沉重的經濟和心理負擔。
加強篩查和早診早治才是良策
“政府工作報告強調癌癥是民生痛點,作為天天接診癌癥患者的醫生,我們有著更深刻的體會。不過需要特別強調的是,癌癥雖然聽起來可怕其實也是可防可治的,關鍵是要加強預防篩查,爭取做到早診早治。”李兆申告訴記者。
比如消化道腫瘤,作為世界發病人數最多的國家,我國的消化道腫瘤發病患者和死亡患者均占據了世界的1/2以上。但實際上,僅僅從技術本身來講,消化腫瘤的篩查和早診早治技術已經很成熟,如果能夠普及篩查,加強早診早治,消化道腫瘤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將明顯下降。這也是歐美國家,以及我們的鄰國日本、韓國等在癌癥方面取得的重要經驗。
“其實日本也是胃癌高發國家,但日本胃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已經達到了70%-80%。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因為國家層面的早診早治策略推廣。相比之下,我國胃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才僅有30%-40%,差距一目了然。”李兆申遺憾地表示。
“目前我國的主要問題在于,雖然消化道腫瘤在篩查和早診早治技術方面,我國可以說和國際上幾無差異,但因為此前未在國家層面制定癌癥防控的戰略,再加上老百姓的健康意識還不夠,常常以沒有感覺到不適為理由,忽視或者放棄篩查,結果導致多數患者在身體不適去就診時,發現腫瘤已經進展到中晚期。”每每提到癌癥的發病問題,李兆申就心痛不已。
邢念增委員也有同樣的感觸。他是一名泌尿外科醫生,臨床上經常接診前列腺癌患者。
“與消化道腫瘤相似,早期的前列腺癌可以通過手術切除或放射治療等進行有效精準的治療。然而,由于早期癥狀不明顯以及國內前列腺癌篩查工作相對滯后,大多數患者救治時也已經發展至晚期。而醫學界目前對于晚期前列腺癌缺乏根治性治療手段,最終患者多因病情發展為全身廣泛轉移而死亡。”邢念增也強調,癌癥是重大民生痛點,嚴重威脅人們的生命安全,因而迫切需要從國家層面做好頂層設計,建立癌癥篩查和早診早治體系。
癌癥防控還需要科技助力
“早診早治也需要技術保障。我國宮頸癌防治取得了重要突破,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早診早治技術的提高。因此,我國還需要加強癌癥防治的科技攻關。”李兆申說,癌癥防治的科技攻關應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要在篩查和診療技術方面取得突破,實現癌癥的可防可治;另一方面,則是需要通過科技創新,為百姓提供更舒適的癌癥篩查和診療技術。
“比如胃癌篩查,現在臨床上普遍通過消化內鏡來操作,但傳統的插管內鏡檢查起來比較痛苦,令很多人望而卻步。所以我國原研的重磅科技成果——磁控膠囊胃鏡面世以后,因為檢查舒適且精準就受到了多數體驗者的歡迎,可以說是為我國胃癌防治特別是在胃癌的預防篩查方面,提供了高新技術保障。但總體來說,我國在腫瘤防治方面重大突破還比較少,特別是一些高端的醫療器械和原研藥品還被大型跨國藥企控制,這種現狀亟待我國加強科技攻關來改變。”李兆申強調。
楊宇飛委員也呼吁,加強舒適型癌癥診治技術的科研攻關和技術推廣。
比如關于結直腸癌的防治,醫學研究已證實,有效的早期篩查和干預治療可使結直腸癌發生率下降60%,病死率下降80%。但因為清腸過程痛苦及腸鏡可能帶來創傷,結腸鏡篩查在我國遇到較大阻力,廣大群眾對腸鏡接受度普遍較低,即便是免費體檢也不愿接受。這也導致了我國早期結直腸癌的檢出率降低。
“實際上,當前對結直腸癌的標準早篩方法,包括問卷調查、糞便潛血檢測初篩、結腸鏡檢查病理診斷及對癌前病變的鏡下切除幾種。但由于廣大群眾對結直腸癌的認知度低,問卷調查的有效性不高。同時因為醫保報銷限制,糞便潛血檢測只能在醫院進行,雖然該項檢測的費用只需要15-25元,但因為醫保問題加上對標本要求較高,患者參與的積極性并不高。”楊宇飛惋惜地表示。
據楊宇飛介紹,目前用于糞便潛血檢測的試劑盒,在特異性和靈敏性方面都已經大大提升,患者在家就可完成自檢,只是應用率還不高。而對于那些通過糞便潛血試劑盒初篩陽性的患者再行腸鏡檢查,既能夠降低醫療成本,也易于被患者接受。“所以我們一方面要呼吁加強新技術的科技攻關,另一方面也要呼吁,積極推廣新科技產品的應用,讓患者盡早享受到癌癥防治的新科技成果。”楊宇飛強調。
加強科普宣傳,提升百姓健康素養
除了技術攻關,加強健康教育,提升百姓的癌癥防治理念也至關重要。這也是多位委員的共識。
“只有讓百姓對癌癥的篩查和防治樹立意識,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然,僅僅有技術的突破,如果仍然堅持‘以治療為中心’的理念,而不是‘以預防為中心’的衛生健康理念,我國的癌癥攻堅計劃就難以達到預期目標。”面對我國癌癥防治的現狀,李兆申建議,大專家也應該常做健康科普,并形成體系多形式去呈現,因為老百姓對大專家的信任度更高,這樣的健康教育往往更有成效。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癌癥 防治 患者 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