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潘來強:“第三課堂”促進特殊兒童個性化成長
作者:南京雨花臺區隨班就讀資源中心主任、南京市板橋小學校長 潘來強
近年來,融合教育已成為特殊教育的發展潮流。南京市是全國第37個特教改革實驗區,“人本特教”“校本融合”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作為中國殘障兒童入學最佳途徑的隨班就讀,正在南京市中小學及幼兒園深入開展。
什么是“第三課堂”
隨班就讀的課程建設是融合教育取得成功的關鍵。隨班就讀課程主要分為與普通教育基本一致的課程和為隨班就讀學生特別設置的課程。從全國范圍來說,隨班就讀學生在學校的大部分時間是在普通班級中,與正常兒童一起學習經過適當調整的普通教育課程,這是“無痕融入”的“第一課堂”。隨班就讀學生還需要被帶到資源教室等專門的空間,進行因缺陷而需要的補償性訓練,這是“專業支持”的“第二課堂”。
隨班就讀學生的課堂普遍是上述的第一和第二課堂。但是從隨班就讀學生自身發展層面來說,這是遠遠不夠的。比如,普通兒童在學好文化課的基礎上,一般都會學一些體藝科技課程,以發展自己的特長,促進全面發展。特殊兒童也需要這樣的課程,并可以冠名為“第三課堂”。一方面能發展他們的興趣愛好,促進他們的個性成長,另一方面也能幫助他們康復。第三課堂就是為隨班就讀學生特設的課程,是特殊兒童在學校學習的新領域。
南京市板橋小學隨班就讀學生的“第三課堂”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的。
如何建設“第三課堂”
以音樂為切入口,設編專業教程。日本著名音樂教育家鈴木鎮一研究發現:音樂本身既是一項才藝的教育,又是人人觸手可及與生活化、普及化的一種學習與涵養。而在教育心理學領域,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中特別強調音樂智能的重要性。善用且訓練學生的音樂智能,可同時促進其智能的發展。因此,課程開設初始階段,我們就將音樂確定為“第三課堂”的學習內容。
科學實驗亦發現,音樂具有開發右腦潛能、調整大腦兩個半球功能的奇特功效。“音樂腦”能使人產生創造力、聯想力、直觀力、想象力及靈感。樂器介入,可成為打開腦部發育遲緩兒童“音樂療法”的通道。
選擇什么樣的音樂也成為我們不得不思考的難點。通過與具有一定隨班就讀學生教學經驗的音樂教師溝通后,我們最終確定學習內容為打擊樂“非洲鼓”,在每周日開設鼓樂特色課程。打擊樂器是深受孩子們喜愛的一種樂器。開展節奏樂活動,可以培養幼兒演奏打擊樂的興趣,掌握一些基本的演奏方法,發展聽辨節奏和增加樂感的能力,更能提高隨班就讀學生與群體合作的協調能力,還可以在打擊樂活動中,發展他們的探索精神和創造能力。于是我們的鼓樂特色課程校本教材《鼓樂響起特殊節拍》和孩子們見面了。此課程在實施評價過程中,注重對特殊兒童的手腦配合、手眼協調、專注力、捕捉聲音的能力等方面進行有效訓練,對他們的學習和康復都能起到積極作用,也讓孩子們的藝術素養得到相應鍛煉提升。
這個音樂課程十分強調家長的參與,要求家長全程陪同、支持特殊兒童學習,參與課后練習和評價等一切活動。課程的實施讓很多家長切身體會到“陪伴是最好的教育”,陪孩子上鼓樂課,成為他們一周中最重要的工作。因為家長參與學習,課堂紀律好多了,課堂教學更順暢了。家長們全程參與課程實施過程,“陪育”了孩子,也提高了自身的藝術修養。
行政賦值,課程實施有了專用教室。南京市雨花臺區教育局高度認可并對學校“第三課堂”給予了大力支持。區教育局專門招聘特教教師,并組織了資源教室教師的各級各類培訓,讓他們更加專業,學校課程授課教師都是專門聘請的具有豐富隨班就讀教學經驗的教師。此外,我們還邀請外區特校的學生和特校學生家長來校,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促進隨班就讀學生的社會融入。
市區教育局還加大投入,擴建了資源教室,為教師和孩子免費添置了相應音樂器具、音響等教學用具,同時還購買了專業團隊的服務。為了讓隨班就讀學生順利學習課程,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中層干部為志愿者的領導小組,同時安排2位專職特教教師深入課堂,保證了資源教室的有效使用,提高了隨班就讀學生課堂參與度與學習效果。
廣域連接,課程成效惠及更多孩童。我們的課程,吸引了全區隨班就讀學生家長慕名而來,借助全區特殊兒童來板橋小學上鼓樂課的機會,我們組建了一個群,全區特殊兒童家長、各校隨班就讀管理人員、資源教室教師以及各校實驗班班主任、支持專家團隊成員都不斷加入。學校作為“群主”,定期組織線上線下的學習培訓、經驗分享;同時也接訪家長,提供政策解讀、策略咨詢。這個群成為家校聯合的橋梁與紐帶,更成為助力全區特殊兒童家長共同成長的資源庫。
“第三課堂”創新意義何在
《江蘇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7—2020)》中提出:各學段要圍繞殘疾學生需求特點,重點加強課程與資源建設。南京市也出臺了《關于加強特殊兒童少年隨班就讀工作的實施意見(試行)》,調整隨班就讀教學內容和建設特殊教育校本課程成為兩大攻堅任務。板橋小學作為南京市雨花臺區隨班就讀實驗學校、區域隨班就讀資源中心,起到了示范引領作用。
板橋小學作為南京市融合教育首批示范學校編撰了隨班就讀學生使用的課程教材、設立獨立課堂、吸納家長參與、進行區域拓展、注重學生課堂參與度等做法,為其他學校創編適合隨班就讀學生使用的特色校本課程教材提供了可供學習的樣本。
特殊兒童的進入,改變了特殊教育與普通教育隔離發展的傳統,促進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特殊兒童和普通兒童、特殊教育教師和普通教育教師的相互融合,也成為學校革新的方向,不斷地建構一種民主、平等、包容、尊重、共享的學校文化。通過隨班就讀的開展,學校逐漸增強了構建足夠有效應對學生多元化學習需求的能力。
這些腦部發育遲緩的兒童,特別需要社會的關愛、腦科學研究和醫療服務的進步和配合。板橋小學的實踐,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正在為腦科學研究提供支撐和試驗田。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課程 學生 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