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看點 看點
浙江水利史上多個之最:千島湖水這樣搬到杭州
終點:
杭州閑林水庫取水口
“超級碗”能夠留住千島湖水的品質嗎?
站在閑林水庫的山邊俯瞰,一只灰色的“超級碗”,已顯出清晰的輪廓。
“超級碗”其實是取水口的配水井,底部直徑為50米、頂部直徑120米、深35米,呈碗形,容量約20萬立方米。“按照杭州的最大用水量,一天也只要喝掉15碗水。”千島湖配水工程余杭工區負責人周驊告訴記者,它是整個配水工程的核心樞紐:一頭連著上游千島湖的輸水隧洞,一頭兩條向下游送水的支線,將水送往主城區方向的水廠,以及蕭山、濱江方向的水廠。通往主城區水廠的支線,將與配水工程同步通水,10月杭州主城區就有望喝到千島湖的水。而通往蕭山、濱江方向水廠的支線,也在加緊建設,到2020年杭州城區將全面供應千島湖水。
從效果圖上看,投入使用后的“超級碗”,就如優雅飄浮在閑林水庫當中,十分漂亮。周驊介紹:“這種‘庫中庫’的設計,是我們配水工程獨創的,申請了專利。”具體來講,“庫中庫”讓碗與庫中的水,既可做到相對隔離,又可實現相互調劑。平時,千島湖水只經過“大碗”向杭城供水,若工程需要大型檢修,則可打開碗邊的閘門,將閑林水庫的水置換成千島湖水,供杭城使用。
那么,經過113公里長途奔襲,流進“超級碗”里的千島湖水,還能保持優良的水質嗎?記者請教了朱奚冰總工程師。
“進水口選在金竹牌,因為該地湖面開闊,水質穩定,并且沒有旅游航線經過。在千島湖進水口附近,配有一艘裝載水質自動監測系統的巡邏船,輸水的各個節點,都有水質自動監測站,對水質進行實時監測。113公里輸水隧洞全線封閉,不會有任何的污染。”朱奚冰總工程師說,“我們才是真正的‘大自然的搬運工’”。
萬一出現污染風險,怎么處置?“對此,我們委托了專業機構,做過專題的分析報告,仿真演算。”朱奚冰說,推演假設,在距離金竹牌進水口3.5公里的杭新景高速千島湖支線上,一輛20噸的危化品車發生事故,水溶性的危化品泄露到湖中。“這幾乎是比較不利的情況了。”
演算結果是,污染物質要到達進水口,大約需要48個小時,進水口有充分的反應時間。“一旦發現風險,沿線任一閘門都可在30分鐘內關閉。”朱奚冰說,“隧洞內,水的流速為每秒1米,也就是說,水從隧洞起點流到終點,需要20小時。全線113公里內,一共設置了7道事故檢修閘門,均可作為攔截污染物質的防線,將風險層層阻隔。”
“我們運送的還只是‘原水’,要進入千家萬戶,還要經過杭州各大水廠的處理。”朱奚冰告訴記者,省市人大常委會通過了《杭州市第二水源千島湖配供水工程管理條例》,從立法層面確保了杭州近千萬百姓的飲水安全。
編輯:王麗鑫
關鍵詞:千島湖 杭州 工程 隧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