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名家健壇名家健壇
心衰不都因心血管病引起
服用抗腫瘤藥,有嚴重腳氣病等也會誘發
深圳大學總醫院心內科主任 李海鷹
心衰是多種原因導致的心臟結構和功能異常改變,是一組復雜的臨床綜合征。《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18)》指出,原發性心肌損害和異常是引起心衰最主要的病因。實際上,除心血管疾病外,不少非心血管疾病也可能導致心衰。
抗腫瘤藥物的心臟毒性損傷是研究熱點。目前的抗腫瘤藥物可以明顯改善患者預后,但應用抗腫瘤藥物可導致多種心血管并發癥,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高血壓和心包疾病等。可引起心功能異常的抗腫瘤藥物很多,如蒽環類藥物、環磷酰胺、某些烷化劑、靶向藥物和免疫抑制劑等。
如在抗腫瘤治療期間或治療后出現心功能異常,需按照心衰相關指南進行治療。比如,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作為一線用藥,對蒽環類藥物導致的問題具有明顯效果;β受體阻滯劑同樣是治療抗腫瘤藥物相關心功能異常的關鍵藥物,強調與ACEI聯合應用。
甲狀腺疾病所致的心力衰竭易被誤診。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甲亢)患者,體內的甲狀腺激素水平較高,可激活兒茶酚胺及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同時刺激促紅細胞生成素。這些病理變化可導致耗氧量、液體潴留和血容量的增加,進而造成心輸出量增加、心率加快、心臟負荷增大,促進或加重心力衰竭。此外,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甲減)引起的心血管代謝功能改變,雖然與甲亢引起的改變完全相反,但也可能造成左室舒張功能受損,且在活動時或休息狀態下都可能出現。
因此,當出現心臟疾病、外周血管病,尤其是心衰或心律失常時,應考慮是否與甲亢或甲減有關。心衰治療中,則需要重視甲狀腺激素水平在維持心血管穩定中的作用。
腳氣病導致的心力衰竭常常漏診。腳氣病性心臟病是因為維生素B1(硫胺素)嚴重且長時間缺乏而引起的一種高排量型心臟病。濕性腳氣病導致高心排血量,并引發心力衰竭的機制尚不明確,一般認為可能與交感神經受損和血中丙酮酸、乳酸含量增加導致周圍動脈擴張有關。當周圍血管阻力下降,血循環加速,回心血量增加,心排血量就會增加。
對此類心力衰竭,除通過飲食改善,緩解維生素B1缺乏癥外,還推薦口服維生素B1補劑,同時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適當劑量的煙酸、維生素B2、維生素B6和維生素B12。如確診濕性腳氣病,需肌肉注射維生素B1連續7~10天,之后再改為口服。該治療可使患者的心臟迅速縮小、血壓回升、心率減慢,達到有效治療心衰的效果。
臨床發現,因非心血管疾病造成的心衰患者住院近年來明顯增多。因此,無論醫護人員或普通患者,都應提高對非心血管疾病所致心衰的認識,以盡可能減少漏診、誤診等情況的發生。
編輯:趙彥
關鍵詞:心衰 心血管病 抗腫瘤藥 腳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