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讀·榜樣讀·榜樣
景德鎮:千年瓷都重抖擻
景德鎮國際陶瓷博覽會,開到今年已經是第十五年。從小跟著父親學拉坯的老師傅陳立人每年都去轉轉。不過這幾年來,他說自己是越來越看不懂了,“高科技的東西看不懂,年輕人搞的有些也不懂。”
資料圖
的確,今年的瓷博會上,很多和陶瓷本身關系不大的東西,成為關注的焦點。比如,用于高端設備的無機非金屬材料,服務海綿城市的建筑陶瓷新材料,不賣產品只賣設計的文創企業……40多家高科技陶瓷企業和文化創意企業參展,吸引了很多人氣。
經歷過發展的輝煌,也體會過轉型的陣痛,改革開放40年來,江西景德鎮著力打造陶瓷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陶瓷文化產業形成從無序到有序、從分散到集中、從低端到高端的發展格局。2017年景德鎮陶瓷產業產值達372億元,是1978年的近264倍,尤其是高技術陶瓷從無到有,已占陶瓷總產值的16.4%。千年瓷都,正重新煥發生機和活力。
產業提質,“小散弱”變“大陶瓷”
景德鎮陶瓷工業遺產博物館里,保存展示著10萬名景德鎮陶瓷工人的電子檔案。改革開放,技術改造,承包經營,“下海”開廠,甚至踩三輪車、擺攤賣菜……“陶工譜”電子檔案中,記載著每一個普通人的輝煌與彷徨。
63歲的原光明瓷廠黨委書記劉火金,依然記得“七五”“八五”時期,如火如荼的技術改造給瓷廠帶來的飛躍:“那個時候我們的設備全國領先,出口也很火熱。”
開放帶來競爭,改革也會有陣痛。隨著全國陶瓷產業遍地開花,景德鎮大部分國營瓷廠經營困難。“我們廠1/3的人出去單干,員工都散作滿天星了。”原建國瓷廠負責人鄧希平說。
“景德鎮的陶瓷行業一度呈現小、散、弱的局面,龍頭企業少,制約著競爭力的提高和品牌的打造。”景德鎮陶瓷產業發展局副調研員陸明一說。作為景德鎮的“立市產業”,這樣的發展水平,既無法在現代產業競爭中站穩腳跟,更無法支撐未來城市的發展。
集聚與培育,成為景德鎮陶瓷產業發展的關鍵詞。
今年7月,新組建的景德鎮陶瓷集團的核心生產基地——中國景德鎮瓷廠揭牌成立,一家景德鎮陶瓷行業的骨干龍頭企業正式誕生。“原先我們單打獨斗,很不容易。現在進了大集團,資本、技術、人才的格局煥然一新。”對于集團的前景,紅葉陶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周敏建信心滿滿。
鄧希平工作室的傳統顏色釉、九段燒的微波窯爐技術、“澐知味”的胭脂紅……這些坐落于景德鎮陶瓷工業園區“名坊園”內的陶瓷企業,各有各的“絕活”,成為景德鎮高附加值、高品牌價值的代表。“名坊園是一個園林式產業園區,又是一個公共的大品牌,品牌的培育和傳播就有了集群優勢。”園區黨工委書記高喚虎說。
對于遍布城內的小企業、小作坊,景德鎮推動企業“退城進園”。景德鎮陶瓷工業園區內,提質改造區、高科技陶瓷區、文創先導區吸引了不同類型的企業。全新打造的現代化陶瓷智造工坊今年開園,將逐步形成年產7600萬件陶瓷產品的能力,年產值超過15億元。
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研究員王若釘,見證了景德鎮一種陶瓷新材料的誕生。過去,汽車尾氣凈化器載體——蜂窩陶瓷的研發生產,一直被國外壟斷。在他的幫助下,景德鎮高環陶瓷突破了關鍵技術,生產的薄壁型、低膨脹系數的蜂窩陶瓷催化劑載體,產品性能趕上國際水平,年產蜂窩陶瓷300萬立升,產值突破億元。
文化振興,活態保護創新傳承
2006年,從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碩士畢業的黃薇,來到景德鎮陶瓷學院工作。2014年,她偶然聽學生說,景德鎮有個地方叫進坑。
黃薇來到進坑村,驚訝地發現,山野之間,古瓷片俯拾即是,但千年來卻無人識得。學者的敏銳讓她斷定,這里一定會有更大發現。在景德鎮市政府支持下,深入的考古發掘在村莊展開。不久后,五代至宋元時期的15座古窯址、5個古礦坑、16座瓷石水碓遺址,相繼浮出歷史的塵埃。
2017年,聯合國遺產保護專家、丹麥哥本哈根大學涂森教授來到進坑,感嘆“這里代表了中國在文化遺產保護上的最新探索”。最近,涂森教授又來到進坑。這次,他要邀請進坑村村民到即將召開的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大會上介紹經驗。
活態保護,延續景德鎮千年陶瓷文脈。2015年,以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為切入點,《景德鎮御窯廠遺址保護管理條例》出臺,推進御窯遺址博物館等重大文化保護項目建設,并對遍布全城的150多處老窯址、108條老街區、“十大瓷廠”老廠房等文化遺存實施系統性保護修繕。
從2009年開始,景德鎮相繼復燒了清代鎮窯、明代葫蘆窯、元代饅頭窯、宋代龍窯等歷代典型瓷窯,相繼建設陶瓷博物館、陶溪川、三寶瓷谷等一批文化傳承基地。如今,景德鎮擁有國家級、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16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基地8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6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68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37人、中國陶瓷藝術大師43人。
3萬人,這是景德鎮從事陶瓷產業的外來人口數。景德鎮親切地把這3萬人叫作“景漂”。“景漂”們出沒于各種各樣的工作室、企業、文化機構和大學,在以陶瓷為核心的文化創意產業鏈上,為景德鎮注入生命力。
景德鎮利用老窯址、老廠房、老作坊,打造以陶溪川、雕塑瓷廠、建國瓷廠為代表的陶瓷藝術家創意工作室聚集區。景德鎮陶文旅集團董事長劉子力介紹,在陶溪川文化創意街區,一年平均有400多場文化活動,已聚集8000多名創客入駐。
“在景德鎮,我發現了更多的可能性。”印度陶藝家維諾德說。像維諾德一樣,來自20多個國家的數百名藝術家在國際工作室免費駐場創作,不少人設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源源不斷的年輕人‘漂’來這里生活、碰撞、創作,延續著城市的文化繁榮。”劉子力說。
《 人民日報 》( 2018年11月29日 12 版)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景德鎮 陶瓷 文化 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