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茶船古道”,讓中國茶走向世界
“中國是茶的故鄉。茶葉深深融入中國人生活,成為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從古代絲綢之路、茶馬古道、茶船古道,到今天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茶穿越歷史、跨越國界,深受世界各國人民喜愛……”習近平總書記在致首屆中國國際茶業博覽會的賀信中,首次將“茶船古道、茶馬古道”與“一帶一路”相提并論。
作為我國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茶船古道和茶馬古道一樣,都承載著歷史和文化使命,在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各國互鄰友睦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悠悠歲月,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有一種名為“六堡茶”的獨特歷史名茶,有一條蜿蜒的古老河道———“茶船古道”,與“海上絲綢之路”連接,將梧州與世界相連,讓中國茶走向世界。
南國深山產名茶漂洋過海解鄉愁
位于大山深處的梧州市六堡鎮,自古多產茶,山間至今仍保留著大量樹齡數百年的老茶樹。
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院長馬士成告訴記者,“茶船古道”雛形的出現可追溯到明代,到了清代中期固定成型。“茶船古道”的茶葉運輸極為繁忙,六堡茶成為出口量極大的俏銷茶。據1940年《廣西年鑒》記載,到1935年,廣西出口六堡茶類茶葉已經達到1100噸以上。
每到春江水漲,六堡茶區所產的茶葉,都在六堡鎮的合口街碼頭裝上“尖頭船”,沿六堡河而下,然后換裝大木船,經過廣東封開縣進入西江,一路運至廣州,再裝上越洋巨輪,經港澳出口東南亞諸國、日本乃至北美地區。
馬士成認為,清代中后期,大批華工“下南洋”謀生,隨船而去的六堡茶在南洋各處也落地生根,成為華工們祛暑保健的日常必備飲品,之后逐漸引領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區的飲茶風尚,風行東南亞。
數百年間,沿著“茶船古道”輸出的六堡茶,已經遍布南洋各地,融入到海外華人的生活當中,成為了他們化解鄉愁的一種信物。
時至今日,六堡茶仍是當地華僑華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在吉隆坡一些知名茶行,六堡茶被擺在店面最顯眼處。
“茶船古道”為遠方帶去了六堡群山里的茶葉,也為閉塞的鄉間帶回了近代文明的火種,促進了珠三角地區與西江上游的聯系。同時,又因面向我國的港澳地區和東南亞國家銷售,為梧州與外面的世界進行交流合作搭建了一個重要的平臺。
歲月變遷。20世紀90年代后期,隨著梧州公路網絡的日趨完善,六堡茶的輸出逐漸轉向公路運輸,在歷史上發揮著重要作用的“茶船古道”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茶船古道”再揚帆譜寫“海絲”新篇章
近年來,梧州市借助“一帶一路”倡議的機遇,重塑千年六堡茶輝煌。
去年3月19日,“茶船古道·新絲路”梧州六堡茶行銷全球首站(馬來西亞)啟動儀式在馬來西亞吉隆坡成功舉行,反響極大。
今年6月22日至25日,由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政府、梧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18北京國際茶業展、北京馬連道國際茶文化展、梧州六堡茶文化節”在北京舉行,全面展現“茶船古道”的文化內涵。
近年來,梧州市緊緊圍繞打造百億元茶產業的戰略目標,積極實施《梧州市六堡茶產業發展規劃》,在不斷鞏固開拓六堡茶市場、促進六堡茶產業轉型升級、提升六堡茶品牌知名度、開展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為六堡茶“茶船古道”重新揚帆起航,譜寫廣西海絲新篇章持續發力,打出了“組合拳”———
成立茶產業發展辦公室,統籌全市茶產業發展;出臺《關于促進六堡茶產業發展的實施方案》等政策措施,明確從2017年起市財政資金投入1000萬元扶持產業發展,每年還將在此基礎上遞增;組建國有控股企業廣西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領航抱團發展;在梧州學院獲批建設茶學本科專業,為產業提供人才支撐……
梧州市啟動《六堡茶文化保護條例》立法工作,列入人大2018年立法計劃。成立廣西六堡茶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發布實施的六堡茶國家標準1項、廣西地方標準7項等,其中國家標準《黑茶:第4部分六堡茶》已于去年1月正式實施,是六堡茶的第一個國家標準,也是廣西茶葉界的第一個國家標準。
千年古茶,新機煥發。目前,梧州全市茶園面積近10萬畝,通過SC認證的六堡茶生產企業50多家。2017年,全市六堡茶產量超1.35萬噸,直接產值達14億元。
“梧州將繼續深入挖掘‘茶船古道’歷史文化,做大做強六堡茶產業文章。”梧州市茶產業發展辦公室副主任周逸鵬說。
乘著新時代的東風,承載縷縷茶香的“茶船古道”,正走向新的輝煌。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堡茶 茶船古道 中國 梧州 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