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表現傳統與本體基礎——書畫會通

2018年11月15日 15:49 | 作者:楊明剛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分享到: 

原標題:書畫會通

千百年來,中國畫和書法歷來被視為血肉相連、手足與共的姊妹藝術。書畫會通不僅有其漫長的歷史淵源,且有其悠久的表現傳統,更有其深刻的本體基礎。

歷史淵源

董其昌《容臺集》曾載典故一則:元人趙孟頫曾向錢選請教繪畫要領,問他怎樣才能做到畫中有情趣?錢選回答,多寫隸書。趙孟頫大受啟發,并于《秀石疏林圖卷》題詩中進一步發揮:“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應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須知書畫本來同。”

古來文人畫家皆重以書入畫,喜于畫中得書法,引起畫法革新,其畫法常于書法筆法中化出高古奇崛、婉通圓潤、停勻精密的線條。文與可畫竹,郭熙、唐棣畫樹,溫日觀畫葡萄,都借鑒了草書寫法而開一代畫風;王維雨點皴、李思訓斧劈皴、吳道子蘭葉描,均與書法藝術相關。

歷代中國畫名家中不乏書法圣手。或如顧愷之“亦善書”“時人號為三絕”,或如李思訓“筆格遒勁”“書畫稱一時之妙”,或如韓滉“工隸書章草”,或如閻立本“兼能書畫”,或如鄭虔“好書”“明皇書其尾曰:鄭虔三絕”,或如甘風子“細筆作人物頭面”“放筆如草書法”、開寫意人物畫先河,或如徐渭“書第一,詩二,文三,畫四”,或如鄭燮“三絕詩書畫,一官歸去來”“以書為畫”,他如《歷代名畫記》中標出59人均為善書畫家,及至現代,齊白石、黃賓虹、徐悲鴻、潘天壽、傅抱石、李可染等皆書畫兼善。

表現傳統

器通。中國畫和書法皆以筆墨紙硯為工具。中國書畫藝術之輝煌仰賴毛筆之發明。當巖壁、山洞、樹皮、獸皮走向縑帛、紙張甚至是宣紙時,書畫便具備了完全相同的衍進發展物質條件。水墨的結合更為書畫創造了藝術發展的相同條件。

線通。線條倍增了書畫在藝術傳達媒介上的基本一致性,再度強化了書畫會通的根基。線條具有超強的藝術表現力,中國畫和書法均以線條為主要藝術媒介。書畫線條的價值在于立意、用筆、形似、骨氣、象物,在于蘊藉于形象取舍中的情感振動、潛藏于內的時空感以及借由細部差別產生的風格趣味。

法通。元人楊維楨稱:“書與畫一耳……畫法即書法所在。”清人石濤則謂:“字與畫者,其具兩端,其功一體。”今人林散之慨嘆:“今人豈與古人異,畫法原與書法同。”諸家書畫之論皆一語道破了中國畫和書法在法度上的天然會通。

品通。書論畫論多以“品”分高下。書論有《書品》《書后品》《藝舟雙楫·國朝書品》,畫論有《古畫品錄》《續畫品》《續畫品錄》,皆直接以“品”命名。恰如劉熙載所言:“書與畫異形而同品。畫之意象變化,不可勝窮,約之,不出神能逸妙四品而已。”書畫品第亦步亦趨、幾乎同步、交互影響。

本體相通

“書畫同源”堪稱中國古典藝術最為著名的理論命題。從理論上研討“書畫同源”現象始于唐人張彥遠:“書畫異名而同體也。”宋代《宣和畫譜》承繼其說,明人何良俊進一步闡發,嗣后,“書畫同源”說便廣為流播,“書畫同源”之辯漸成聲勢。與之相伴,中國畫和書法的會通也始終為歷代書畫論家津津樂道,演成古今書畫美學研討的一大焦點。

察考中國書畫史可知,書畫會通突出體現于文人畫之中,涵括書通于畫、畫通于書兩端;既立足于“書畫同源”說之上,又筑基于“書離于畫”“畫異于書”的“書畫殊途”之上。但無論是“同源”還是“殊途”,“象形”乃會通之源早已成為共識:古今諸賢皆論及造字、書法、繪畫造型的象形特質;象形是古賢近儒眼中書畫會通的發端與關竅。

“象形”既為造字、書法之原則,亦為“繪事之權輿”“繪畫之濫觴”,書畫造型均以“象形”為始發端,其形近、其源同,且皆有“象形”之共性,“畫成其物,隨體詰詘”亦成書畫會通的關竅,古來一切書畫互通的闡釋均源于此。

(作者系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


編輯:楊嵐

關鍵詞:書畫 書法 藝術 表現 傳統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aⅴ成人精品无吗 亚洲综合色自拍一区 | 一本一道久久a久久精品72 | 亚洲欧美日韩久久精品一区 | 日本久久综合久久综合 | 久久国产这里有精品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试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