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高科技重塑“創新成都”

2018年10月18日 11:18 |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在2018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以下簡稱“雙創周”)成都主會場外,碲化鎘太陽能發電玻璃組成了面積約30平方米的玻璃幕墻,這些玻璃在較弱的光強下也可以發電,不再受晴天、陰天的限制,突破了傳統太陽能發電的局限性。由成都中建材光電材料有限公司研制的這種“黑科技”發電玻璃,已于今年4月實現量化投產,成為目前世界上能夠量產的最大尺寸碲化鎘太陽能發電玻璃。

10月9日,由電子科技大學機器人研究中心程洪教授創立的布法羅機器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研發的外骨骼機器人,能幫助截癱患者獨立起身、站立,配合拐杖支撐引領穿戴者以大約20厘米的恒定距離向前邁步。這個曾在好萊塢電影《阿凡達》里出現的橋段,在成都成為現實。

同樣是“黑科技每日秀”展區,東方電氣(成都)氫燃料電池科技有限公司帶來了一款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今年6月—7月,首批10輛“成都造”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已經在郫都區載客試運行兩個月,這是成都首條氫燃料電池公交車示范線……

肝癌內照射治療的放射性栓塞微球、新型激光電視、高通量基因分型系統等前沿黑科技組團亮相,實力“圈粉”。“黑科技每日秀”成為雙創周成都主會場最大看點,讓人感受到,未來已來。

為前沿黑科技專設“秀場”,在歷屆全國雙創周上,還是頭一次。

“雙創”助力高質量發展

打破“象牙塔”的圍墻,通過創新創業盤活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向市場轉化——這種激活城市創新最大存量為創業最大增量的探索,在打造雙創“升級版”的成都持續開展。

“西南交大九條”的印發,開啟了國內高校職務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探索,在全國率先探索“早確權、早分割、共享制”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混合所有制改革。截至今年7月,試點已拓展到全省20所高校院所,超過400項職務科技成果成功得到分割確權,孵化培育高新技術企業百余家,帶動社會投資超過百億元。

2017年,成都全社會研發投入增長14.6%,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增長18.8%,高新技術產值近萬億元。與此同時,全市國家級重大創新平臺達到110家;規劃建設10個環高校知識經濟圈,帶動高校、院所和社會資本投入超過10億元;與知名高校、院所、企業簽約項目227個,66個產業功能區實現與國內外大學簽約全覆蓋……成都打通基礎研究、應用開發、成果轉化及產業化鏈條,整體構建以高校院所為基礎、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產學研用協同、軍民深度融合的城市創新體系。

動力支撐穩步增強

7月2日,全球領先的醫藥企業賽諾菲“中國中西部運營與創新中心”及“全球研發運營中心”落戶成都高新區,這是世界500強醫藥企業首個在成都直接投資運營的醫藥創新研發中心和區域總部。300名本地醫藥研發領域人才的招募計劃,將有力發掘并整合本土的研發潛力。

立足國家開放大局,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成都正在吸引更多全球頂尖的研發企業落戶。目前成都落戶世界500強企業285家,總數比2017年增加4家。“世界500強企業落地是一個風向標,它們選擇哪個城市,意味著整個世界的投資人、企業家對哪個城市充滿信心。”西南交通大學教授、成都市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陳光說。

深度鏈接全球創新資源,成都正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為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提供動力支撐。當前,成都已匯聚了越來越多的全球創新資源:西門子工業軟件全球研發(成都)中心和西門子智能制造(成都)創新中心、蘋果中國服務中心、世界醫療巨頭美敦力醫療創新中心、全球觸控產業的領軍企業業成科技全球研發中心……

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三十二證合一”、工商企業登記辦理時限大大縮減、實施“全網通辦”,讓創業者“最多跑一次”。成都找準制約創新發展的“堵點”、創業謀事的“痛點”,不僅吸引全球對成都的青睞和關注,更加速釋放了本土的創新創業活力。2017年,全市新登記市場主體46.4萬家、增長42%,新增科技型企業2萬戶、新增就業近30萬人。其中新經濟企業爆發力顯著,成為創新“快車道”上的佼佼者:新潮傳媒成為成都第一家“獨角獸”企業,極米科技、醫云科技等一批準“獨角獸”企業快速發展,成都流量經濟指數在新一線城市中排名第一。

通過技術滲透、擴散和轉移不斷催生新業態新模式,成都打造全球有影響力的“新經濟之城”。此次雙創周成都80家新經濟企業108項成果以場景化的方式呈現,充分展示著成都圍繞經濟新常態,加快創新驅動,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最新成果。

人才活力持續迸發

不久前在成都舉辦的西博會上,清華大學機器人技術及應用專業博士桂仲成領到了成都經開區向他發放的“蓉城人才綠卡”,將享受政務辦理、創新創業、生活休閑、商務出行四大板塊便利化服務。

“人才”是創新的關鍵。去年7月,成都“人才新政12條”發布,優化人才落戶制度、實施人才安居工程、建立蓉城人才綠卡制度……加速聚集海內外“高精尖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創新創業。新政實施以來,成都吸引高學歷青年人才超過24萬人,全市人才凈流入率位居全國前三。

聚英才,給平臺。成都充分整合多方資源,建設眾創、眾包、眾扶、眾籌支撐平臺,推動政策、技術、資本等各類要素向創新創業集聚。突出打造眾創空間引領區,大力打造雙創載體集聚區、雙創載體特色區……現已初步形成眾創空間體系,共建成市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及眾創空間200家。

啟動設立總規模1000億元的成都發展基金;引導組建14只、總規模12.4億元的天使投資基金;財政資金由“撒花椒面”改革為“投、貸、貼”……截至2018年7月,“科創投”幫助70個項目完成投資共計4.9億元,“科創貸”支持1294家企業(團隊)獲得債權融資超過28.5億元,“科創貼”共為1939家企業提供補助金額2.4億元。

大格局引才,大手筆扶持,成都創新創業活力競相迸發、創意源泉充分涌流的氣象加速成形。

帶動產業全面升級

黑科技每日秀、@活動周、創業樂天府等展示優勢創業項目、特色創新成果,形象化、立體化地呈現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理念和文化,成都展開了一場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創新創業行動,讓創新創業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市民。

結合成都高校資源富集、創新創業載體眾多、宜居宜業優勢突出、特色優勢產業鮮明等特點,成都各區(市)縣和開發區管委會負責連續舉辦校院企地深度融合發展集中簽約、人工智能引領創新發展論壇等20余場地方特色活動,開展雙創成果交流、政策研討、區域協同創新等系列活動。

天府新區、郫都區、四川大學、新希望集團全國雙創示范基地帶動效應明顯,探索形成政府服務創新主體、高校驅動科技創新、企業主導創新孵化的雙創新模式,建成市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594萬平方米,持續開展“創業天府·菁蓉匯”系列活動,舉辦全球創新創業交易會,“菁蓉匯”“創交會”“蓉創茶館”已成為成都“雙創”特色品牌。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成都 創新 企業 創業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美国亚洲电影 | 色婷婷婷亚洲综合丁香五月 | 亚洲国产天堂91久久 | 亚洲国产另类精品专区 | 亚洲国产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 最新手机AV在线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