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古天嬌:加強鄉村人才隊伍建設
作者:古天嬌
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振興關乎民生民心,關乎國家發展全局。貫徹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人是關鍵。要立足鄉村發展實際,通過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完善農民就業創業政策,不斷加強鄉村人才隊伍建設,為實現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不竭的動力和源泉。
鄉村振興要靠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農民”。根據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的統計數據,截至2018年6月底,我省共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83.13萬人,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累計達8.2萬人,組織返鄉創業培訓3222人,培育創業帶頭人1561人。加強鄉村人才隊伍建設,是農村產業興旺的重要促進力量。
建設“想事、干事、干成事,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抓落實”的鄉村干部班子。鄉村的振興發展,需要有一個心往一塊想,勁往一處使,想事、干事而不整事的領導班子。要從鄉村本身出發,選配年輕、有朝氣、有干勁,有一定農村工作經驗的干部來任職工作。鄉村干部積極爭取項目和資金支持,加大對農民的培訓教育力度,運用多種平臺、多個渠道,向農民群眾傳達生產、生活信息。進一步完善扶持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優惠政策,為返鄉農民工、有著農村生長背景的知識青年,以及在外致富的“能人”提供創業資金扶持,“點對點”幫助解決困難,讓其充分發揮一技之長,力爭達到“幫助一戶,帶動一片”的創業局面。
加大對農村黨員、積極分子、返鄉農民工和“一村一名大學生”等的培訓力度。把有政治頭腦、有創業思路、有工作能力、懂科學技術、懂經營管理的返鄉農民工、種養能手、致富能人、農民經紀人、崗位能手、復員軍人、回鄉學生中的優秀分子發展成黨員,把黨員發展成致富能手,提高他們創業帶富的能力。依托高校、培訓機構和龍頭企業,創建培訓基地,把培訓班辦到農家院落、田間地頭,由專家采取“一對一”的方式,對農戶手把手開展種植管護技術、農旅產業經營專業培訓,推動傳統農民轉型為農業產業工人、農旅產業經營人,打造現代職業農民隊伍。
結合創業帶富工程,建立黨員、群眾創業基地,培育示范戶。充分利用我省的自然資源優勢,建立黨員創業基地,培育黨員示范戶,引導黨員和村民發展特色養殖和特色種植。充分發揮黨員創業基地的作用,組織優秀黨員或積極分子建立專業合作社。同時,政府在政策信息咨詢、項目引進、技術指導和市場營銷等方面進行無償服務,使黨員和積極分子樹立致富的決心和帶富的信心。充分利用我省科技資源,強化科技創新驅動,鼓勵農業科技人員以技術入股、技術承包、投資創業等方式入駐產業基地開展技術指導,形成農民與農技機構、專家與龍頭企業間緊密合作的利益共同體。打造新型農業眾創空間,通過融合科技示范、成果轉化、融資孵化、創新創業、平臺服務,有效帶動人才與科技要素向農村集聚,彌補農村領域創新創業短板,開創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新局面。
積極開展農民培訓,提升農村勞動者素質。廣泛開展諸如農業實用技術、職業勞動技能、勞動力轉移就業等培訓,既是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素質的有效平臺,也是把人口壓力轉化發展為人力資源優勢的重要途徑。一是培訓方式多樣化。要根據本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采取長期和短期結合、務虛和務實相結合的多種多樣的培訓方式,努力增強培訓的實效性。二是培訓內容合理化。堅持因村制宜,按需培訓的原則,組織相關人員認真研究農村勞動力資源的現狀,同時,準確把脈農民群眾的需求,科學合理地設置培訓內容。三是培訓組織項目化。通過增加培訓資金的投入,有針對性的設置好農民培訓項目,逐步實行項目化管理,重點實施多種“培訓工程”,有規劃、有目的、有層次的提高農民的素質;依托其他農業項目的組織,開展好短期培訓、技術講座以及現場指導,通過對項目的具體組織實施,逐步帶動農民素質的提高。四是利用省內高校優勢,以項目、基地、特聘崗位等為載體“借智”高端人才,積極搭建鄉校、村校合作平臺,開展聯合科技研發、課題攻關,促進科技成果就地轉化,積極發揮好農業科技人員的作用;通過整合資源加快培育扶持“農創客”,探索建立鄉村創客服務點和一支由企業、專家、公務員組成的創業服務指導組,為創新創業人才提供全方位、多層次、集成式優質服務,支持鄉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膽創業創新,給予優厚待遇,為其營造良好的生存環境和發展空間。(古天嬌)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創業 鄉村 農民 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