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基本藥物是分級診療“助推器”
醫和藥在臨床上本是“好伙伴”“好搭檔”。有醫無藥,再好的醫生也難做無米之炊;有藥無醫,再好的藥也可能一無是處。基本藥物應當成為家庭醫生的標配,兩者相互依存,共同引導患者到基層就醫
近日,國家衛健委宣布,2018年版基本藥物目錄品種增加到685種,新增品種包括了抗腫瘤用藥12種、臨床急需兒童用藥22種以及一種丙肝治療新藥。時隔6年后,基本藥物目錄再次調整,引發社會關注。
基本藥物是指適應基本醫療衛生需求、劑型適宜、價格合理、能夠保障供應、公眾可公平獲得的藥品。從2009年版307個品種擴充到2012年版520種,再到今年685種,品種不斷增多,說明基本藥物內涵在不斷深化。新版目錄再次擴充,新藥進入目錄尚屬首次。其中用意非常明顯,即新版基本藥物目錄更加注重跟二級以上醫療機構用藥銜接,目的是使大部分患者在基層就能買到和大醫院一樣的藥品,助推分級診療局面形成。
讓大部分患者在基層就醫,小部分疑難重癥患者到大醫院就醫,減少無序就醫,形成合理的“金字塔”就醫結構,是醫改的目標之一。過去,大量患者因在基層買不到所需藥品而跑到大醫院就診,增加了大醫院接診壓力。還有很多常見病、多發病患者,本來不需要到大醫院就醫,在基層買點藥就能解決問題,但因基層藥物不全,只能到大醫院排隊。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曾做過調查,大醫院高血壓就診患者中,30%只開藥不檢查,30%中的50%是轄區居民。按照朝陽醫院日均1萬人次的門診量推算,每天大約有1500—2000人次可以回到社區醫療機構就診。據此類推,大量穩定期的慢病患者如高血壓、糖尿病、腦卒中等患者可以回到基層就診,甚至一些腫瘤患者也可以在基層買藥。
如果大量的常見病、多發病尤其是慢病患者,因在基層醫療機構能買到藥而留在基層就醫,不僅讓群眾買藥更便捷,還將大大推動分級診療,這樣群眾看病買藥真的是又快又好。然而,不能簡單地認為,給基層醫療機構配備和大醫院一樣的藥品,患者會自動回到基層就醫。事實上,人們愿意到醫療機構買藥,看中的還是開藥醫生的技術水平?;颊呒凹覍倨毡橄嘈?,醫生技術好,科學用藥施治,病才好得快。也就是說,新版基本藥物目錄雖然出臺,仍需要一套機制來配合實施。有了會用藥的好醫生、能轉診的好體系、報得多的好醫保,才有可能助推分級診療。首先,要保障患者的合理用藥。因病施治是一種專業能力,基層醫生針對病情開出處方,需要相對應的專業能力,那么基層醫生必須是受過專業訓練的專科醫師或全科醫師。其次,建立首診和轉診、分診機制。基層首診地位需得到明確,并和大醫院、??漆t院有轉診、分診的協作機制,患者就近就醫買藥,出現重癥、急癥時可以及時轉到大醫院。最后,還得有醫保報銷,并且越是基層越報得多,讓人人都能看得起病,愿意在基層看病買藥。從現實情況來看,如上條件還需要時日配套完善。以全科醫生為主的簽約家庭醫生是居民健康的“守門人”,他們是使用基本藥物的主力軍。但是,目前合格的全科醫生數量不足,激勵機制還沒到位,首診、轉診機制及其配套醫保報銷辦法需要在醫聯體建設中不斷完善。
醫和藥在臨床上本是“好伙伴”“好搭檔”。有醫無藥,再好的醫生也難做無米之炊;有藥無醫,再好的藥也可能一無是處?;舅幬镆嗳绱?,應當成為家庭醫生的標配,兩者相互依存,共同引導患者回到基層就醫。如今,在一些地方,基本藥物正在成為家庭醫生做實服務、贏得居民信任的重要手段,在分級診療制度中發揮了關鍵作用。比如,廣州市花都區通過基本藥物在基層的使用,扎牢了基層網底,吸引高水平全科醫生到基層,患者尤其是慢病患者得到有效管理,90%的患者留在基層就醫,初步實現分級診療。當前,分級診療已成為滿足人民健康需求、應對老齡化挑戰的重要手段?;舅幬镏贫壤響羝鸱旨壴\療“助推器”的重任,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醫聯體等制度緊密配合,與醫療、醫保聯動改革,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基層 患者 基本 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