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援疆5年,東莞打造“不走的醫療隊”
東莞“最美天使志愿者服務隊”赴新疆義診。南方日報記者 孫俊杰 通訊員 莞衛宣 攝
10月9日上午,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41團駐地草湖鎮,跨越了千山萬水來到祖國邊陲的東莞“最美天使志愿者服務隊”開始義診,女兒推著坐輪椅的母親來了,媽媽抱著年幼的孩子來了……他們都來求醫問藥。
這是東莞“最美天使志愿者服務隊”今年邊疆義診的第二站,19名東莞“最美醫護”參加,其中3人還曾援疆在41團醫院工作過,此次重返故地,能再次為當地群眾提供醫療服務,他們很激動;看著當地醫療條件又有改善,他們很開心。
東莞市衛生計生局局長葉向陽表示,多年來,東莞派駐醫護人員,贈送醫療設備,培養當地醫療人才,全方位做好援疆工作,現在還有11名東莞醫生在援疆,此次義診,則是把東莞名醫送到邊疆,切實解決當地群眾的病痛。
把東莞名醫請到邊疆
從新疆喀什出發,乘車近1個小時,便來到了41團駐地草湖鎮。居民樓旁的小廣場上,一大早已經擺好了桌子、椅子,拉起了橫幅,還擺上了東莞“最美醫生”“最美護士”的大幅宣傳畫。醫護人員還沒到,不少老人已經在等候了。
從東莞到喀什,6000多公里,光飛機就飛了7個多小時。為了趕飛機,不少醫護人員10月8月凌晨3時就起床了,6時多就趕到廣州白云機場,而到達喀什時已經是下午4時,路途之遙遠可以想象。
王三貴是東莞“最美天使志愿者服務隊”的隊長。他告訴記者,能到新疆來為邊疆群眾義診,這對東莞“最美天使志愿者服務隊”而言是無上光榮,作為醫護人員,能為更多有需要的群眾解決病痛是最快樂的事情,尤其到東莞對口援疆的地方義診,更是無怨無悔。
在現場,一名老太太今年68歲了,東莞市人民醫院大內科主任張秀薇聽她講了糖尿病的情況,對她的服藥情況作出了調整。聽說她每天早上只吃兩個蛋白,張秀薇當即糾正:“糖尿病患者確實需要控制飲食,但淀粉攝入不夠就容易低血糖,特別是日常還在打胰島素的患者,早餐可以再吃一小碗面或者饅頭,多補充蔬菜?!?/p>
“我的左眼痛了好久。”塘廈社區衛生中心全科醫生羅素芳的桌前,一名老太太坐下來尋求幫助。羅素芳檢查發現,老太太的眼里竟然藏著一粒沙子,她把沙子一取出,疼痛立刻緩解了。
提升當地群眾就醫滿意度
3個小時的義診,診治了近560名患者,這差不多是41團醫院10天的門診總量。因為醫療條件有限,41團醫院每天就診的患者數量在40到50人之間,這個數量,還沒有東莞大醫院一個醫生一上午的患者多。
“我們這里條件確實太艱苦了。”41團醫院負責人介紹,當地常住人口1萬多人,年輕人多出去工作了,住在這里的以老人和孩子為主,就醫的需求其實并不小,但團醫生人手太少,很多疾病又看不了,當地群眾患病了常常只能去更高一級的醫院;有的群眾不愿奔波,就只能忍著病痛。
“東莞連續多年的醫療援疆工作,對我們幫助很大。”這名負責人說,東莞不僅送來了醫生,還幫著培養人才,為當地打造了一支“永久的醫療隊”,團醫院的醫療水平這兩年有了較明顯的提升,群眾的就醫滿意度也提高了不少。
針對醫療設備缺乏的情況,去年,東莞市醫療器械行業協會專門捐贈了價值數百萬元的醫療設備。41團醫院的負責人說,這些設備對搶救、治療有很大幫助。東莞市醫療器械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胡隆云這次也來了,他表示,“未來還會發動更多協會會員的力量,把援疆工作做得更好?!?/p>
東莞醫療援疆持續接力
今年8月,對口支援第三師圖木舒克市的5名東莞醫生結束援疆任務;但就在同時,又有5名東莞醫生趕到新疆開展支援工作;而今年3月,塘廈醫院寧曉軍等6名醫護人員也早已被派往41團醫院工作。
多年來,東莞至少已派出10批醫療人員援疆。葉向陽介紹,2011年以來,東莞與第三師密切聯系,東莞市人民醫院等17家醫療衛生機構和第三師及各團場醫院對接,開展幫扶。送藥物、送設備、送現金,想方設法提供幫助,為當地衛生基礎建設起到了積極作用。
每名援疆醫生都是一?!胺N子”。除了物質上的幫助,東莞還不斷派駐優秀醫療人才援疆,為當地群眾及時解決病痛的同時,還為當地培養醫療人才,創建新的科室,手把手地帶徒弟,安排新疆醫護人員到東莞進修。援疆醫生的“種子”發芽、茁壯成長,為當地種出一片“森林”。
帶隊的東莞市衛生計生局副調研員申洪香介紹,這次組織“最美天使志愿者服務隊”來到喀什進行醫療幫扶活動,是按照市委、市政府有關幫扶精神的要求,也是落實市委書記梁維東“將東莞醫護最美精神傳遞出去”的指示精神。“最美醫護”們除了用精湛醫術為邊疆百姓帶去健康外,也把“最美精神”、健康理念傳遞給邊疆人民。
葉向陽說,將東莞名醫送到邊疆,是為了切實解決當地群眾的病痛,“醫療衛生關系到群眾的切身利益,改善各族群眾基本醫療服務是衛生援疆工作的首要任務,也是對口援疆工作的著力點?!?/p>
■相關
三名援疆醫生故地重游
此次赴新疆義診的“最美醫護”人員中,姚健、鄒億城、劉國軍是故地重游,之前,他們曾援疆在41團工作過。姚健現在是高埗醫院消毒供應中心護士長,鄒億城是東莞市第五人民醫院疼痛科醫生,劉國軍是東莞市兒童醫院兒科主任醫師。能回來看看,再為當地群眾做點事情,他們都很激動。
重遇護士長,兩人激動地擁抱
“護士長,原來是你來了!”義診現場,前來問診的韓女士認出了姚健,韓女士說,去年,她因嚴重的心腦血管問題在醫院連續輸液一周。期間,姚健每天無微不至的照顧讓她感動。等病康復后,她回醫院想找姚健聊聊天,但姚健已經結束援疆工作,返回東莞。
本來以為再也見不到面,誰知道這次東莞義診又把護士長帶回來了,這讓韓女士很激動。眼里泛著淚光,她緊緊地抱住了姚健:“我上次過去醫院沒找到你?!表n女士說,她對廣東醫生的印象特別好。
雖然在41團醫院只有9個月,但現場很多面孔都是姚健的熟人:那位60多歲老人帶著腿腳不便的老伴來了,他們兩口子每天都會沿著居民區散步;那位是經常過來打針的新疆姑娘……過去的一切,她都銘刻在心。
師傅回來了,徒弟趕來學藝
在義診現場,鄒億城的桌子前排起了長龍,一名小伙子來給他幫忙,鄒億城介紹:“這是我的學生?!?6歲的秦肅園是41團醫院的醫生,2014年大學畢業,從未來過新疆的他選擇來到這里,當時,東莞來的第一批醫生正籌建疼痛專科。
“現在疼痛科的患者是全院最多的,數量占到了總就診量的三分之一,多的時候甚至一半?!鼻孛C園說,盡管老師已經回去東莞,但是科室一直跟專家們保持著密切的聯系,“碰到疑難病例,我們會通過互聯網視頻、微信等方式,將檢查片子和問診情況傳送過去,然后專家會給出治療方案指導,可以說,鄒醫生對我們的援助從沒有間斷過?!?/p>
鄒億城說,疼痛多是慢性疾病的癥狀表現,后續的日常預防控制至關重要。除了將先進技術帶過來,鄒億城還將疼痛疾病系統防控管理體系傳輸給了41團醫院。秦肅園的手機里有一個患者微信群和一個醫生技術交流群,“患者群有265人,平時我們會給患者提供健康知識,指導日常疾病預防以及愈后疾病管理,現在整個疼痛科的運轉體系已越來越完善?!?/p>
看到昔日手術室,他要合影
面對不斷來就診的孩子,劉國軍感慨:“和我以前來的時候相比,年輕人和小孩子多了,對兒科醫生的需求也更大了。”2014年底,他成為東莞第一批柔性援疆隊的隊長,掛職41團醫院副院長。
“那時,醫院的醫生絕大多數只有大專及以下學歷,只有1個是本科學歷?!眲姾驮爢T一起為醫院做整體規劃,開設疼痛科、兒科;整理材料,規范化培訓當地醫生,并重新設計和裝修手術室,41團醫院漸漸有了起色。
義診結束后,劉國軍與眾多醫護人員一起返回了41團醫院。看到昔日建立起來的手術室,他分外感慨,拉著昔日的老同事在醫院門口拍下了照片。今年3月來援疆的東莞市兒童醫院醫生龐樹鑫也趕了過來。他說,如今,41團醫院所在的草湖鎮建了紡織廠,留在本地就業的人多了,年輕人和孩子也多了。現在,他每天大約看20多個病人。
編輯:趙彥
關鍵詞:援疆 東莞 不走的醫療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