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新一輪基層醫改注重能力提升
9月28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在山西省運城市召開優質服務基層行啟動會,標志這項工作開始進入全面實施階段。此前印發的《鄉鎮衛生院服務能力標準(2018年版)》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能力標準(2018年版)》作為開展活動的依據,并以此對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評價。發令槍響,一項強基層的重大舉措已全面推開,提示我國基層醫改進入了新一輪提升的時代。
使基層醫療服務能力上臺階
此前,相關強基層的行動一直在開展。從2003年原衛生部聯合相關部門開展“創建社區衛生服務示范區”活動以來,先后開展了“創建全國示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群眾滿意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提升工程”“建設優質服務示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活動,得到地方的積極響應和廣泛參與,在全國建設了一批先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但距離“成為群眾就醫的首選之處”還有差距。
據了解,去年下半年以來,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就開展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方案先后征求委里相關司局和全國31個省(區、市)的意見。“大家普遍反映這項活動十分必要,是提升基層服務能力的有力抓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基層衛生健康司相關負責人表示,開展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就是要聚焦提升服務能力,緊緊抓住醫療服務質量和安全這條生命線,使基層的醫療服務能力上一個比較大的臺階。
根據安排,活動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所有經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注冊的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均應當參加活動,村衛生室和社區衛生服務站可參照執行。2017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我國共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34652個,鄉鎮衛生院36551家,診所和醫務室211572個,村衛生室632057個。
相關專家指出,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基層服務供給不足的問題越來越突出,發展是當前基層主要任務,原有的一些限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發展的規定已不能滿足新形勢下建立分級診療制度和群眾看病就醫的需要。近年來,“硬件”條件明顯改善,但“軟件”建設相對滯后,出現“硬件硬、軟件軟”的問題,重要原因是基層缺少一套服務能力標準,特別是基本醫療服務方面,如基層提供什么服務、解決什么問題、看多少種疾病、看到什么程度等。
上述基層衛生健康司相關負責人表示,開展活動,制定出臺基層服務能力標準,使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干有標準、建有目標”,對照標準查找不足、整改提升,不斷強化醫療衛生服務質量安全,提高群眾信任度。
建立符合我國特點的標準和評價體系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是我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基礎和主體,其服務能力決定了我國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的起點。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明確要求,開展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就是要從全局性、基礎性的角度,實現服務能力大幅度提高。
上述相關負責人表示,開展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的目的是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服務能力,主要形式是開展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能力建設,借鑒“醫療質量萬里行”活動經驗,核心就是開展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能力評價,并建立符合我國基層機構特點的服務能力標準、符合我國國情的評價體系。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專門制定了《鄉鎮衛生院服務能力標準(2018年版)》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能力標準(2018年版)》,要求各地衛生行政部門組織、指導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對照標準進行自評自建,希望通過3年~5年的建設,力爭使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普遍達到基本標準,部分能力強的達到推薦標準。
據了解,對鄉鎮衛生院,《鄉鎮衛生院服務能力標準(2018年版)》提出的基本條款為88條,推薦條款為12條,共100條;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能力標準(2018年版)》提出的基本條款為80條,推薦條款為10條,共90條。與基本條款相比,推薦條款更加強調醫療尤其是診療病種、住院、手術服務等。
“基本條款,都是最基本、最常用、最易做到、必須做好的,而推薦條款是在基本條款基礎上,針對醫療服務能力較強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增設的。”專家指出,有對照才能補短板、強弱項,有標準才可實現基層服務質量的可控與一致。通過設置基本標準,有助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明確功能任務,提供整合性、連續性、同質化的服務。另一方面,基層機構提檔升級已是客觀需要,按照推薦標準,對于達到一定條件的鄉鎮衛生院,應允許和鼓勵按照二級醫院進行建設,達到一定條件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要鼓勵開展社區醫院建設。
要能客觀反映基層提升和進步
此項活動將突破原有的一些限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發展的規定。以床位為例,關于基層床位設置,相關文件規定鄉鎮衛生院原則上不超過100張、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原則上不超過50張。但實際情況是,全國超過100張床位的鄉鎮衛生院有1730家。
“這些床位的增加,是滿足老百姓需求的結果,不是為了增加而增加。”基層衛生健康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允許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根據業務發展和滿足群眾看病就醫需求適當增加床位數,還有基層的設備配置、藥物配備、業務開展等,也都在優質服務基層行中有明確的體現。
當前,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正在組織制定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能力評價操作指南。在推進工作中,著重提升質量、不追求數量、穩扎穩打將成為主要導向。相關負責人指出,將緊緊圍繞基層服務能力提升開展評估,只用達到基本標準或推薦標準來評價是不夠的,在一開始就要設定一系列過程性和結果性指標進行監測,并對指標適時進行調整,如基層診療病種增加情況、開展手術病種增加情況、提供兒科服務或建立兒科科室增加情況等。總之,要能客觀反映基層醫療服務能力的提升。
據介紹,全國所有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縣區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的指導下,對照標準開展不少于6個月的自評自查和整改提升。達到基本標準的上報至省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備案;達到推薦標準的上報至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備案,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將適時組織抽查驗證。
這位負責人強調,開展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不是達標評比,也不是升級漲價,更不是狹隘的擴展服務、增加創收,而是為了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高質量醫療衛生服務的需求,是建立分級診療制度的一個重要環節。
編輯:趙彥
關鍵詞:基層醫改 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