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助力非洲國家實現“石油夢”——中國石油在非洲開展石油合作綜述
新華社北京8月31日電 題:助力非洲國家實現“石油夢”——中國石油在非洲開展石油合作綜述
新華社記者劉羊旸
建立與發展石油工業、培養本土石油產業人才、改善生活條件……多年來,中國石油在非洲開展石油合作,不僅促進了非洲國家石油工業的發展,還給當地經濟社會和人民生活帶來積極的變化。
攜手共筑現代石油工業體系
一個個油田被發現,一座座煉廠建起來……中國石油在非洲幫助資源國建立起了完整的現代石油工業體系,中非石油合作繪就了一幅絢麗的畫卷——
在尼日爾,短短3年時間,中尼石油合作就在撒哈拉沙漠腹地建成了年產百萬噸原油的生產基地、462公里輸油管道和一座現代化煉油廠。阿加德姆上下游一體化項目竣工,使尼日爾告別了石油依靠進口的歷史。
在蘇丹,中國石油人與蘇丹人民攜手努力,使蘇丹石油產業迅猛發展,迅速從一個原油進口國一躍成為原油出口國;中國石油投資建設了煉油廠、化工廠、石化貿易公司和輸油管道等,逐步建立起上下游一體化的現代石油工業體系。
在乍得,經中乍兩國員工的共同努力,石油勘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建成了400萬噸油田、520公里輸油管道和煉油能力年100萬噸的煉油廠。
多年來,中國石油在非洲的蘇丹、南蘇丹、阿爾及利亞、尼日爾、乍得、尼日利亞、毛里塔尼亞、赤道幾內亞、突尼斯、利比亞、莫桑比克等國家合作開展油氣投資業務,通過合作共贏促使當地的石油工業建立與發展。
資料圖 新華社發(張唯一攝)
“中國石油堅持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原則,與非洲國家共同努力攜手建立起了上下游一體化、技術先進、規模配套的石油工業體系。項目涵蓋石油勘探開發、地面建設、長輸管道、石油煉制和石油化工等領域,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中國石油西非公司總經理陳曙東說。
積極推動人才本地化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中非石油合作項目建設中,中國石油積極推動人才的本地化工作,促進當地就業、加強培訓,為非洲石油工業培養了全產業鏈的技術和管理人才。
中國石油乍得項目與乍得有關部門合作,選定多名政府官員和技術人員送往中國接受培訓。乍得項目不斷開拓就業機會,為新招聘的當地大學畢業生舉辦操作工培訓班,提供系統培訓。考核合格后,學員還被派往現場實習操作技能。
尼日爾煉廠按照制定的月計劃、季考核的方式對尼方員工進行培訓,重視考核。通過每月一次班組考核的方式來督促員工學習進度。同時按照“一師一徒”的方法,每一名尼方員工都有固定的中方師傅按照培訓計劃進行生產技術和操作的培訓,有力地提高了當地員工的技能。
“感謝中國石油及項目公司在提高當地員工薪酬待遇等方面所做的努力。”尼日爾當地員工表示,十分珍惜寶貴的工作和體驗,愿為中尼石油合作貢獻力量。
在與非洲國家開展石油合作的過程中,中國石油項目當地雇員比例持續上升,蘇丹項目員工本土化率已達90%。中國石油駐尼日爾各公司累計為當地社會提供就業機會7000多個,先后選派尼方員工和有關部門官員近200人赴中國及其他國家進行專業學習,累計崗位技能培訓3000多人次,解決了大量當地勞動力就業問題。
跨文化交流凝聚中非情誼
修建學校、捐建診所……為改善當地醫療衛生、教育、生活條件,中國石油在蘇丹等國相繼投資建成了多所醫院和學校,以真誠贏得了項目所在國人民的信任。
乍得、尼日爾項目在管道沿線、油田作業區和煉油廠等地投資建設學校40所;為當地社區打水井60多口,并在各作業點預留水源40余處,供附近群眾取水。
尼日爾項目在作業區內捐建兩所診所,油田現場為當地居民免費提供醫療服務,并為當地危重病人提供緊急醫療轉運和救援;乍得項目為遭受洪災的當地災民捐款,幫助他們共同發展,得到了當地政府和社區居民的高度贊譽。
中國石油還致力于為非洲當地公益事業做貢獻,已向蘇丹文化、教育、培訓、農業、醫療衛生等領域,累計捐助5000多萬美元,受益人數超過200萬。
針對當地自然條件惡劣、沙漠化嚴重、水資源短缺等問題,中國石油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和環保責任。尼日爾公司編制長期植樹造林計劃,不斷探尋綠色植被種植方法。截至目前,公司已累計植樹10多萬棵,存活率達到80%,受到尼日爾政府和社會各界高度贊揚。
一條條石油管線,不僅為非洲國家經濟發展注入動力,還將中非人民的心緊緊地連在了一起。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中國石油 石油 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