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太鋼集團:“新”字當頭 逆風出海
新華社太原8月28日電 題:太鋼集團:“新”字當頭 逆風出海
新華社記者馬曉媛
今年以來,面對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趨勢,太鋼集團手握“新”字訣,通過產品創新、市場創新和機制創新,在國際市場站穩腳跟并不斷拓展,推動企業邁向產業鏈中高端。
推產品:從低端到中高端
“厚度僅有0.02mm,用手就能撕開,而寬度要達到600mm,我們是世界上唯一可以批量生產寬幅軟態不銹鋼精密箔材產品的企業,目前已經出口一噸多。”太鋼精密帶鋼公司質檢作業區主管廖席指著一批即將發往歐洲的產品介紹說。
作為不銹鋼領域中的頂級產品,不銹鋼精密帶鋼是高端制造的關鍵材料,其質量要求高,工藝控制難度大,世界上只有少數國家能生產。今年以來,太鋼精密帶鋼公司憑借強大的產品研發能力和工藝控制水平,推動高端產品快速成長,目前該公司高端產品占比超過70%。
“過去我們更多靠低成本、低價格、低技術含量的低端產品搶占國際市場,量上去了,效益不一定好。”太鋼營銷中心國際貿易部郭云鵬說,近年來太鋼加大研發力度,不斷增加新品種,提高產品附加值,越來越多的中高端產品受到國際市場認可,為企業帶來更多效益。
今年1-6月,太鋼集團新產品開發量同比增長18.2%,其中不銹鋼新產品開發量同比增長40%;鋼材出口同比增長10.76%,其中不銹鋼出口增長5.47%,中高端產品在出口中的占比不斷提高。
鎳基合金作為一種新型材料,被廣泛用于航天、化學化工等領域,具有高技術含量、高難度生產的特點,我國目前大部分依賴進口。太鋼2015年開始攻關,去年產業化項目建成投產。
“前不久,第一批高質量鎳基合金產品成功出口歐洲市場,標志著太鋼鎳基耐熱合金材料研發生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這類產品國際市場需求很大,前景看好。”太鋼型材廠總工程師徐立偉說。
拓市場:從“坐商”到“行商”
太鋼營銷中心國際貿易部負責人張騰告訴記者,以前多是坐在家里等“單子”,上門的貿易商要什么、要多少,太鋼就按要求生產。現在“坐商”成了“行商”,主動調研市場、調查用戶需求,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打造品牌形象。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是太鋼“拓市場”的重要方向。近年來,太鋼組成專業團隊,提前介入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升級改造、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全過程,強化從產品設計到技術服務的全方位業務鏈建設,合作范圍迅速擴大。
造幣鋼對鋼材的表面質量、厚度要求極高,今年上半年,太鋼先后成功開發馬來西亞、波蘭、巴西等國際造幣市場,造幣鋼出口量突破2500噸。在科特迪瓦高壓電網改造中,接地導線全部由太鋼高品質純鐵制造,助力這里的村莊告別不通電的歷史。
2017年,太鋼出口“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鋼材總量比2015年增長453%。其中,不銹鋼出口東南亞、南亞、中東、中歐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份額增長45%,占到不銹鋼出口增量的60%。
創機制:當好創新“國家隊”
“太鋼之所以在國際市場立足并實現不斷拓展,根本上得益于深化創新體制機制改革。”不少太鋼人這樣說。
為讓“新”字成為企業之魂,太鋼提出“以新制勝”的創新理念,形成“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創新文化,把創新融入一切工作的始終。
圍繞重大項目和重點品種的工藝技術和質量問題,太鋼集團打破條塊分割,實行SBU(戰略經營單位)管理體制,每年組建數十個由生產、營銷、科研人員組成的跨部門團隊,進行重點品種研發和重大項目攻關。
同時,太鋼推行由營銷經理和技術服務經理組成的“雙經理制”新型營銷團隊,加速構建起以市場為導向的“產學研用”戰略經營機制,由為用戶“提供產品”向“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轉變,由材料生產商向材料服務商轉變。
從今年起,太鋼集團還將每年安排8000萬元重獎科技人員和技術團隊,進一步激發全員創新熱情。
“作為國有大型骨干企業,太鋼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勝出,必須樹立強烈的創新意識,依靠創新引領新常態,依靠創新彌補短板,當好創新的國家隊。”太鋼集團董事長高祥明說。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太鋼 產品 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