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王修志:對中美貿易摩擦的幾點思考
作者:王修志(廣西師范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中美貿易摩擦是在當前經濟全球化格局發生變化的背景下爆發的。一方面,支撐近一輪經濟全球化的制度紅利和技術紅利明顯衰減,貿易、金融、投資等領域的多邊體制受到空前挑戰,上一輪工業創新技術的價值增值能力弱化;另一方面,經過多年演進,全球經濟格局分化重組,主要經濟體之間的競爭日益加劇。因此,無論中美貿易摩擦以何種方式結束,都必然會加速經濟全球化的轉型。同時應看到,貿易摩擦的不同結果,將從根本上影響未來經濟全球化的形態和治理機制。統籌近中遠期的發展,中方需要做的,就是以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為目標,堅定推進市場取向的改革開放,不斷激發市場活力,不斷釋放市場紅利。
美方發動貿易戰的“風險—收益”分析
在威脅、磋商幾經反復之后,本屆美國政府最終選擇發動貿易戰。從理論上講,作為當今世界經濟總量最大的兩個國家,在經濟全球化轉型過程中難免有利益沖突,但更應有責任和義務管控沖突、加強合作。中美雙方的博弈理應選擇整體雙贏、多贏博弈形態。遺憾的是,作為沖突的主動發起方,美國政府自以為是地選擇了一種實際風險大于收益的沖突型博弈,即不顧道義、不惜代價徹底將競爭對手擊倒從而主導經濟全球化轉型并獲取未來全球秩序的話語控制權。這雖然符合現今美國領導人基于利益最大化的風險偏好特征,但從全球視角看,本屆美國政府“美國優先”原則下的冒險式決策無疑加大了各經濟體發展的不確定性。換言之,本屆美國政府為了美國的優先利益,不惜把世界各國一同綁上單邊主義、貿易戰這輛高風險的戰車。
中美雙方的博弈工具與博弈態勢
在現階段,作為主動發起貿易戰的一方,美方似乎具有相對優勢。從貿易和生產格局看,美方是中方貨物出口的主要市場,同時也是中方諸多制造行業核心零部件的主要供給者,還是大豆等基本農產品的主要供給者。因此,無論是在工業品貿易還是農產品貿易中,中方對美方都有短時間內的剛需。同時,除貿易手段之外,美方還擁有金融工具優勢——美元的國際貨幣霸主地位。相對而言,中方更多的是采取針鋒相對的反制措施。但要看到,與美方的多個貿易戰“硬武器”相比,中方則有一個別國幾乎不具備、足以反制任何貿易戰的“軟武器”,這就是進入中等收入階段之后潛力巨大的國內市場,以及這個市場潛在的內生動力。如果說美方的“硬武器”具有彼此傷害的消耗特征,那么,中方的“軟武器”則呈現互利共贏的發展特征。換言之,美方的“武器”在短期內可能看起來殺傷力強大,中方的“武器”則具有中長期的發展后勁。因此,基于對消耗與發展兩種博弈工具的比較,只要中方堅定地提升國內市場的綜合競爭力并向世界釋放市場紅利,中美雙方的博弈態勢終將改變。
統籌研判貿易戰可能引致的損失
可以預見,此次貿易戰將引致中方部分企業、行業的損失,這在一段時間內會給國內經濟和社會運行帶來一定風險,但這個風險是有限和可控的。一方面,美方對大規模的中國輸美商品加征高額關稅,這對本就微利的中國制造企業而言,可能意味著在美國市場的獲利受到沖擊;另一方面,美方對中方制造企業的核心零部件出口管制,也可能影響到部分企業的生存,甚至給整個產業鏈條帶來不確定性。我們應預估這些損失可能產生的連鎖反應。但凡事多有兩面性,如果從中國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長周期看,貿易戰引發的損失也可以理解為轉型發展所必須付出的代價。如果以這個損失和代價倒逼轉型發展,那么,貿易戰的另一面就是中國經濟真正轉型的戰略機遇。所以,在確立防范系統性風險這個底線思維的同時,也要抓住機遇倒逼經濟轉型升級。
從轉型發展看應對摩擦的長效工作
本質上,應對中美貿易摩擦的舉措,應統籌于經濟全球化轉型、外部風險增大背景下實現中國經濟轉型發展這一邏輯。因此,應對策略的設計必須與深化改革開放、倒逼轉型發展相聯系,拓展內需是應對外部風險、提升開放水平、釋放中國發展紅利的根基。
首先,拓展內需的著力點應聚焦于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優化市場發展環境,具體包括:盡快落實針對居民、企業的減稅降負措施,降低消費、投資成本;加快總結放管服經驗并予以制度化設計,將服務市場導向的政府職能轉型落到實處;繼續扎實推進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以優良的市場環境提升開放型經濟競爭力;將教育、醫療、養老及其他民生領域的基本公共服務列為政府職能考核的硬約束事項,切實降低公眾生活及發展成本。
其次,實質性地深化對內開放,將發展中大國的潛在優勢轉化為現實優勢。重點是明確長江經濟帶在區域協調和高質量轉型發展中的全局和樣板意義,以企業為主體、以政府公共服務和制度供給合作為支撐,推動長三角發達地區與流域中西部地區的分工合作,打造區域價值鏈。同時統籌長江經濟帶、泛珠三角、京津冀、“一帶一路”沿線節點城市等區域的開放合作,著力構建對內開放的經濟內生循環機制。
再次,針對中美貿易戰中工業品核心部件和農產品市場面臨的困境,一方面要堅定自主技術創新的戰略思路,激發科研院所基礎科學研究和各類企業應用技術開發的活力,構建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的市場化協同機制;另一方面建立切實可行的農業生產特別是主要農產品種植激勵機制。最終目的,是要形成現代化農業、現代化工業、現代化服務業“三位一體”的現代化經濟體系。
最后,在健全市場經濟體制機制的前提下,堅持以多邊主義應對單邊主義,推動以規則為基礎的對外開放,積極構建多元開放格局。包括在通行的多邊制度和規則基礎上出臺各類對外開放政策;堅持多邊體制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基礎性地位,協同各方共同推動多邊體制改革;堅持在多邊體制框架下,按照相關爭端解決機制處理經貿摩擦;鼓勵企業開拓新市場、擴展合作伙伴。
結語
無論是從自身的轉型發展看,還是從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看,中方堅持多邊體系、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其綜合實力的提升,將更有助于最大限度化解摩擦,實現合作共贏。實踐已經證明,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造福世界。因此,面對中美貿易摩擦,必須深刻認識深化改革的重要性、緊迫性;必須堅持正確的改革方向,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貿易 經濟 發展 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