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呂文清:新高考怎樣更好地為選才服務

2018年07月18日 15:36 | 作者:呂文清 | 來源:中國教育報
分享到: 

作者:中關村學院學術委員會原負責人 呂文清

高考最直接和最具高利害性的功能是選拔人才。其效度如何,直接關系到國家核心競爭力及文明程度。新高考改革在服務選才方面有哪些硬招?還面臨哪些問題和挑戰,有什么應對良策?

6364203651988603551885743

新高考服務選才新在哪

這次新高考改革有“三最”——是恢復高考以來規模最大、涉及面最廣、難度最大的改革,在服務選才方面,也有系統性和綜合性的設計,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強調考出能力和素養。《2018高考大綱》強調要突出“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核心價值”四層考查內容以及“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四個方面的考查要求。如高考語文的考核目標與要求,重在考查考生識記、理解、分析綜合、鑒賞評價、表達應用和探究六種能力,表現為六個層級。高考數學科考核分為知識、能力、個性品質三個方面的要求,知識要求里又包括了解、理解和掌握三個層級。這反映了高考選才的基本導向和對社會人才需求的理解。

二是強調考出個性和潛能。增加考試次數和選擇機會,統考科目外語試行兩次考試,學業水平考試探索多次選擇;突破文理限制,給學生更大選擇自由,選考科目7選3或6選3,最高達30多種組合;報考方式更加多元,除普通院校統一招生渠道外,還有自主招生、單獨招生、定向招生、高職分類考試、免試推薦等多種選擇;推行分類考試和錯峰競爭,高職院校考試內容、評價方式和時間安排與普通高校分開;繼續保留考生通過參加普通高考進入高職院校的通道。這樣旨在引導學生揚長避短、激發興趣、挖掘潛能和個性發展。

三是強調以綜合評價招選人才。這次高考招生實行“兩依據一參考”,即依據統一高考成績,依據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結果,旨在構建綜合評價考試招生錄取整體框架,破除“唯分數論”的弊端。同時,實行包括平行志愿方式,增加高校和學生的雙向選擇機會。如上海實行院校專業組平行志愿錄取,學生可以選報24個院校專業組,每個專業組可以選報4個專業,最多可以有96個專業選擇。

新高考服務選才面臨什么挑戰

這次高考改革諸多問題已經凸顯出來,而且超出想象和預測。除了科目設置、招考分離、綜合素質評價結果使用、生涯教育脫節等框架性問題,還有大量技術難題,如分數賦值換算及可比性、興趣讓位利益、選考科目冷熱失衡、分散考試加重負擔、多次考試“卡位“、教學功利化等。我認為,當務之急是對選什么才、怎么選才、如何讓更多的人成功等問題,進一步完善頂層設計。

一是高考選才堅持什么導向?面對科技快速更迭、知識經濟逐漸成為主體及全球一體化深度發展的大時代,高考考什么內容、選什么人才,仍是核心關切。新中國成立以來高考選才方向,大致經歷了知識導向、素質導向、素養導向三個階段。從新中國成立到上世紀80年代末,除去“文革”10年,這30年主要是知識導向,服務于大生產經濟模式,滿足有文化和知識化、專業化人才標準,所謂“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這個時期高考服務選才效度明顯。從上世紀90年代到21世紀前10年,我們用了20年時間堅持素質導向,伴隨著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一路混戰,高考選才出現了深度迷失、困惑和焦慮,也開啟了高考改革的艱難探索。近五六年,可以說是高考的素養導向階段,從沉痛的反思中試圖提出新的人才標準,逐漸聚焦到“核心素養”概念,同時也從頂層設計,進行最大尺度的高考改革,名為“新高考”,寄予劃時代意蘊。但核心素養是什么、怎么考、考分和素養如何兌換等,既欠缺理論支撐,又沒有可靠成熟的技術工具。

二是如何考錄和篩查人才?高考如何加算分數、流程如何設計、怎么取舍裁斷,看似是程序性操作問題,實則處處是考問價值和技術的難題。如果把能力、品格、價值作為考錄人才的目標維度,如何穿透分數本身而評定能力、品格和價值區分度?用哪些證據和指標來評定?如何突破“分數依賴”?如何給綜合素質賦值,如何給情感、態度、價值觀賦值?很多方面尚未研究透徹,加之技術難題沒解決,如何規避風險?

三是怎樣讓大部分考生各得其所?隨著社會文明的高度發展、生活方式的多種多樣和教育的個性化,高中后人才的分流將會越來越多元、多向和多層,高考如何引導分流和精準匹配?特別是對一些有特定志趣、特別潛能和特殊需求的人群,高考能否不拘一格選人才?如何把學術型、技能型、創造型、情感型、領導型等不同潛能的學生區分出來,并推送到對應的大學、高職、獨立學院等,不再盲目地擁向北大清華,也別再單純以考進綜合名校為成功標準?讓每一個孩子成功,讓大部分人各得其所、各歸其位,應該作為高考服務選才的更高目標,而不是停留在大部分考分高的學生“有學上”的粗放水平。

四是如何引導學生進行生涯規劃?高考服務選才還有一個深層次問題,即引導中小學生發掘潛能、探尋志趣、提前規劃。如何讓考生了解大學及其要求,如何培養中小學生對專業、職業、事業的認知,如何指導學生做好生涯規劃,這既直接關系到高考選才的效度,同時也受高考選才指揮棒調控。數據顯示,我國職場志趣和職業錯位的比例很高,直接影響到人生成就、生活質量、幸福指數及民族創造力的發展水平。這是善政善考需要特別考量的,也關乎一個社會的品質。

新高考服務選才還需做什么

一是選才規格要提升層級。我認為,在宏觀層面,我國現在高考在“考出什么人才”問題上滯后了。當今時代,人工智能已開啟第三次浪潮,人類命運共同體在互聯互通支撐下加速形成。這個時代普遍需要具備深層知識和高階思維的人才,大觀點、高概念和整合知識解決問題正在成為人才的“內芯”標配。高考內容應該大幅度增加“深層知識”的考查,突出大觀點、高概念、通識性原理的知能評測。

二是考核目標要滿足深層結構。在微觀層面,目前各科考核目標仍然停留在“識記考查”的基礎層級,還不能支撐“能力立意”。如高考語文強調考查考生識記、理解、分析綜合、鑒賞評價、表達應用和探究六種能力,是按照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的六個層級設置,但這些主要是對應基礎知識學習的,這里的所謂能力也還是基礎知識層面的解題能力,還不能深化到解決非結構、復雜性、情境性問題。要滿足人才素養框架,各科考試命題應該在體現“關鍵能力”“學科素養”“應用性”“創新性”上下功夫。

三是加大“軟性”分數的比重。“兩依據一參考”錄取框架中,依據高考成績是“硬”的,依據學業考試成績基本處于“零效度”,參考綜合素質評價結果仍處于“軟掛鉤”。自2001年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開始,綜合素質評價就作為招生錄取的一元,這也是國際經驗模式。但我國一直沒有實質性地把綜合素質評價結果和升學硬掛鉤,原因除了社會誠信難題外,也有綜合素質如何表達的問題。我認為,應該總結近20年綜合素質評價實踐探索經驗,賦予其分值,實現硬掛鉤。一開始可以賦分少一點,由高中學校記錄、考核、賦分,按一定權重計入參考分數,再由高校錄取時評估賦分,高中學校和高校兩者的賦分加值作為錄取時參考分數,以發揮綜合素質評價的功效。

四是用閉環思維完整系統設計。高考作為選拔性考試,其服務選才的功能主要通過評測、分流、招錄和反饋等多個環節完成,是一個完整的閉環鏈條。前文分別說了考什么、怎么考、怎么錄的問題。我們還需全面深入研究分流和反饋效度問題,特別關照高考分數低、有特殊潛質、有穩定志趣的學生,是否通過高考配置或推送到目標學校及目標專業。大學要建立高考數據分析反饋機制,中學甚至小學提早進行生涯教育,提升學生對社會、職業及專業的認知,指導學生探索自己的潛質、專長、風格和志趣,并給以個性化的教育支持,采取分層、分類、分項的精準指導策略,盡量實現“每人一張適切的課表”,讓大部分孩子盡早找到和進入成功發展通道。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高考 服務 評價 考試 學生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在线看片免费不卡人成视频 | 在线观看国产高潮视频 | 五月婷婷之五月婷婷 | 五月婷婷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 在线播放日本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 日韩欧美国产综合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