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豬腸”補人腸 廣州醫生首創
11日,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肛腸外科任東林教授團隊宣布,他們在國內首次運用來源于“豬腸”的生物補片材料,為一女性患者“修補”了直腸中長達5厘米的“破洞”,使其直腸功能在11年的“折騰”后恢復正常,這位女士終于結束在腹腔“掛糞袋”的痛苦生活,可以像正常人一樣排便了。任東林表示,這次手術的成功,有望為未來腸道修復、重建等治療起到參考作用。
艱辛:患直腸癌不得已“掛糞袋”
今年50歲的吳姨來自福建,于2007年4月被確診為直腸癌。隨即,她在當地醫院進行了手術。術后9個月,她發現陰道竟然排氣排液,而且氣味惡臭。經診斷為“直腸癌術后吻合口瘺、直腸陰道瘺”,屬于直腸癌術后比較嚴重的并發癥。原來,她的直腸出現了瘺口,致使糞便“繞道”陰道排出。
這個結果讓吳姨感到晴天霹靂,2008年初,她選擇了做回腸造口術,相當于在腹腔處掛了一個“糞袋”,將糞便“引流”,順利解決了糞便從陰道排出的問題。然而,在接下來的9年里,為了治愈吻合口瘺、直腸陰道瘺,她反復求醫,多次上手術臺,均以失敗告終。
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大的痛苦來臨。由于腹腔處的造口逐漸脫垂,造口袋不能用了,吳姨需要用保鮮袋裝糞便,每次排便后還要用手將脫垂的腸管推回腹腔內,感染、出血等情況時常發生。“這樣的生活,真是太沒尊嚴了。”吳姨多次產生了輕生的念頭。
創新:“豬腸”補好5厘米“破洞”
要打破無法像正常人一樣排便的僵局,吳姨需要在手術幫助下關瘺,也需要讓有缺損的直腸重建暢通的通道,這樣糞便才能按原有軌道排出。
去年6月,吳姨來到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肛腸外科就診。“坦白說,她的病情很復雜,手術難度非常大。”任東林教授表示。在一次次否決手術方案后,任東林團隊決定,為了有效填補位于通向陰道的直腸“漏洞”,他們需要全新的手術方案——他們選擇了“冷門”的經骶尾正中矢狀入路的方式切入手術,這個位置位于屁眼上方,好處是最大限度保留患者的排便功能,充分暴露直腸、陰道、尿道,為手術顯露提供了更大的操作空間,但是該入路并發癥的風險較高。
切開之后,任東林團隊得以全面觀察患者的直腸內部情況:只見直腸通往陰道的瘺口長達2.5厘米,直腸下壁缺損長達5厘米,而且部分腸道非常狹窄,一些腸組織一摸就粘在一起,無法分離。
“如果缺損的直腸無法貫通,那么患者要面臨永久造口的命運,靠腹腔造口排便。”看著這么復雜的病情,醫生團隊沉著冷靜,針對長達5厘米的直腸“漏洞”,他們拿出準備好的生物補片,為缺損的5厘米直腸段搭建“通道”,“這好比衣服破了要用布料縫補,這塊生物補片就是重要的布料”。
揭秘:這塊“布料”來自豬小腸
什么樣的“布料”適合補人腸呢?在手術前,任東林團隊曾考慮過多個方案,一個是化學合成材料,但需要排除排異反應;另一個是將脫垂的小腸壁切一些用作直腸的“布料”修復,不過這是備選方案,因為需要做血管吻合,而且患者病情復雜,近十年多次手術反復失敗。
最終,任東林團隊突破常規,選擇了用生物補片作為“布料”。據介紹,生物補片就像一座“橋梁”支架,連接起瘺口四周的腸壁,隨著時間的推移,在生物補片的誘導下,腸壁可以沿著這個支架逐漸生長蔓延,人體自身修復功能能夠在原來的位置逐漸生長出新的組織,最終替換生物材料,長成完全閉合的腸壁。而這塊“豬腸”生物補片也不是直接截取豬小腸這么簡單,而是以其為原料,奪去其活物細胞活性,保留下支架性的框架。
目前,在術后持續追蹤9個月后,吳姨已確定腸壁連續性恢復,她順利進行了關瘺手術,如今已經可以像正常人一樣排便了。
未來,像吳姨這樣的患者能否復制這種成功呢?任東林表示,縫補腸壁的“布料”有不同的選擇,需要視患者情況而定,這次探索的成功對于未來腸道修復、重建等治療起到參考作用,“在生物補片用于腸壁重建之前,它在陰道重建、盆地修復等手術中均有應用,未來在腸道方面還有很大的探索空間”。(記者梁超儀 通訊員簡文楊、戴希安)
編輯:趙彥
關鍵詞:豬腸 補人腸 直腸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