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名家健壇名家健壇
專家建言:長期護理保險人口全覆蓋路線圖和時間表
長期護理保險(以下簡稱長護險)制度與醫療保險用于保障參保者的疾病治療不同,該險種用于幫助長期失能者的生活照料和必要醫療日常護理。在人口快速老齡化、少子老齡化、空巢老齡化、未富先老、人口大規模流動等背景下,如何穩妥地照護失能老年人是我國應對銀發浪潮的關鍵問題之一,其重要性毋庸贅述。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于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人社廳發〔2016〕80號)明確提出,“探索建立以社會互助共濟方式籌集資金,為長期失能人員的基本生活照料和與基本生活密切相關的醫療護理提供資金或服務保障的社會保險制度……力爭在‘十三五’期間,基本形成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政策框架”。根據人社部的最新數據,經過兩年來的探索,承德市、長春市、齊齊哈爾市、上海市、南通市、蘇州市、寧波市、安慶市、上饒市、青島市、荊門市、廣州市、重慶市、成都市、石河子市15個試點城市均發布了長護險的實施政策,山東和吉林已在全省范圍內推行長護險。目前,長護險參保覆蓋城市人口超過4800萬,形成了單位、個人、財政、社會和醫保責任共擔的籌資格局,為緩解失能老年人個人和家庭的負擔、增添廣大失能老人的安全感和獲得感,減少社會化住院等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與此同時,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試點還發揮了良好的外部效應,吸引投資、并購海外長護險公司,也為我國建立第六項社會保險——長護險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中國衛生經濟學會老年健康專業委員會通過對所有試點地區的長護險政策收集和整理、試點執行狀況的數據歸納,以及重慶、青島、齊齊哈爾等試點地區的個案研究,對于在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5項社會保險之外,一項新的社會保險——長護險進一步完善提出以下建議。
首先,完善長護險的籌資渠道。
以醫保基金為主要籌資來源,是目前各試點地區采取的主要方式。然而,各地區普遍反映該方式可能會影響長護險籌資的穩定性。從長遠而言,建立獨立的籌資渠道、賬戶和多元籌資機制是必經之路。
從國際經驗看,盡管政府財政參與長護險籌資有利于增強其籌資能力,但是政府籌資比例過高可能會在未來的20-30年間給公共財政造成越來越大的負擔。因此,應當理性地看待公共財政才是長護險籌資中產生積極作用、合理設置各主體在長護險籌資中的角色。
其次,促進長護險和醫養結合的有序配合。
在我國長護險和醫養結合的雙重試點地區,我們發現長護險有效地促進了醫養結合的機構培育和服務供給。長護險增強了長護服務消費者的付費能力,是一種補需方的手段。在醫療急癥、手術后的康復期和平穩期,老年人利用長護險合理購買照護服務,更好地滿足了老年人的醫養需求。這種模式值得在更廣泛的地區推廣。
第三,堅持以強制方式推廣長護險。
結合美國實施商業長護險的經驗以及我國商業健康保險市場的發育狀況,在我國通過商業長護險的方式滿足廣大失能老年人的長護服務需求是很難實現的。以強制方式推廣長護險,可以促進社會公平性,最大限度地發揮保險的大數法則,避免保險的碎片化、區隔化風險,更有利于保障我國每個失能老年人得到適當的長護服務。
第四,加強長護險試點地區的實證研究和經驗總結。
目前,部分試點地區(如青島)積累了關于長護險籌資、評估、支付等方面的數據;在試點期間,各地區也逐步累積了大量的長護險數據。政府、學界和其他利益相關者應及時分析這些數據,主題應包括:(1)長護險的社會效益,包括減少社會化就醫、緩解失能對老年人及其家庭的負擔、長護險對于養老、護理和康復市場培育的影響等;(2)長護險的可持續性,包括收支平衡、運行風險、經辦途徑等;(3)比較分析各試點地區長護險的優劣,各地在保障范圍、參保范圍、籌資機制、待遇支付、經辦管理方面都有所不同,這相當于創造了一個社會性試驗的場域,通過比較分析各地的數據,有利于摸索總結長護險的適宜制度設計。
第五,分步推進,2035年實現長護險人口全覆蓋。
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歷史文化傳統分析,建議分三步走,既可緩解公共財政的壓力,又有利于穩步推進長護險落地。第一步,“十三五”期間實現80歲以上或90歲以上老年人(根據財力和社會力量的實情)長護險全覆蓋;第二步,“十四五”、“十五五”期間,實現65歲以上老年人長護險全覆蓋;第三步,到2035年建立統一的長護險制度,作為一項全民覆蓋的社會保險強制實施,保障范圍是長期失能的人員,惠及的人群不只是老年人,還包括遭遇意外后造成失能的中/青年人,以及先天性疾病造成失能的孩子。
(作者:王紅漫 北京大學教授,中國衛生經濟學會老年健康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編輯:趙彥
關鍵詞:長期護理險 人口全覆蓋 路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