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分娩鎮痛技術和身心綜合干預要相輔而行
聚焦無痛分娩推廣難
近年來,無痛分娩逐漸進入社會視野和需求范圍,如何更好地認識和科學推廣無痛分娩,保護婦嬰健康,成為擺在社會和廣大醫護人員面前的問題。
推廣無痛分娩是性別平等的體現
1996年,導樂分娩正式在美國推行。從產婦待產到產后兩小時,有專職醫生、護士、助產士及導樂人員為其提供專業、全面、人性化的醫療服務。北京師范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副院長胡曉江認為,隨著社會進步,除了無痛分娩,無論是提高產婦及其家屬的意識,還是通過助產士給予產婦心理關懷等都應體現出整個社會對產婦的關愛。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祁建建表示,無痛分娩關系生育健康,是生育文明的體現,推廣無痛分娩對于改善民生水平、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文明程度都具有積極意義。無痛分娩可減輕女性在生育過程中的痛苦,這在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劉中一研究員看來,既是生育文明的結果,也是社會性別平等的體現,尤其是可減少一些不必要的剖宮產,有利于婦嬰健康。
“但是過于強調無痛分娩,也有陷入過度醫療的風險,違背生育自然性。有研究稱,產痛可快速喚醒母性,利于乳汁分泌等益處。”和劉中一一樣,不少專家表達了類似觀點,既要充分尊重和完善無痛分娩的可選擇性,又要尊重生育本身自然的科學性,從多方面關愛孕產婦。
關注孕產婦安全體現人文精神
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劉鴻雁表示,無痛分娩醫學術語為“分娩鎮痛”,目的是使用各種方法使分娩時的疼痛減輕甚至消失。
有觀點認為,分娩鎮痛就是在醫院由專業醫護人員通過藥物性手段(醫學上通常為硬膜外麻醉鎮痛)減少分娩帶來的疼痛。事實上,分娩鎮痛的方法很多,包括藥物性鎮痛和非藥物性鎮痛兩大類。非藥物性鎮痛包括精神安慰法、呼吸法、水中分娩等。美國、英國等國家的分娩鎮痛比例較高,實際上有相當一部分采取的是非藥物性鎮痛法,其中導樂方法逐漸普及。
然而,醫護人員一味地滿足服務對象的需求并非就是充分體現人文精神。理性地拒絕,同樣是責任所在。劉鴻雁表示,比如陰道分娩禁忌證、麻醉禁忌證、凝血功能異常、濕疹的產婦不宜使用藥物性無痛分娩的方法。有妊娠并發心臟病、藥物過敏、腰部有外傷史的孕婦,需要在醫生的專業咨詢和指導下來決定是否可以進行無痛分娩。
劉鴻雁強調,孕產婦在選擇是否采用無痛分娩前,需要充分了解無痛分娩的使用方式、優缺點、適用人群等。如果在缺乏相關信息或信息不足的情況下盲目選擇,對孕產婦身心健康會產生不利影響。
鎮痛技術和身心綜合干預要同步而為
劉鴻雁表示,在與醫護人員經過充分討論協商,對無痛分娩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孕產婦所做出的選擇才是知情選擇。無痛分娩的知情選擇可以最大限度地維護孕產婦的生殖健康權利,也可最大限度地保證孕產婦獲得適合的分娩方式,減少分娩帶來的痛苦,從而保證孕產婦的身心健康。
在北京大學醫學人文研究院教授王一方看來,現代產科聚焦抗感染和減痛兩大主題。自然分娩的疼痛烈度高,可達12級。如今,無痛分娩與導樂分娩技術逐漸成熟,一方面是藥物效應,另一方面是心理行為干預的身心效應。因此,不能僅依賴藥物與手術,還要注重身心綜合干預,“疼痛有兩方面,一方面是身心創傷,另一方面也是生命體驗,做母親的儀式,母愛的心靈起點”。
分娩過程中的人文視角,離不開一個行業——助產士。助產士不僅是分娩的專業協助者、技術干預者(動用產鉗,側切或手術助產)同時也是分娩過程痛苦的見證者、撫慰者,分娩喜悅的分享者。王一方表示,僅有技術干預不夠,助產士的培養與培訓必須既重技術也重人文,后者甚至比前者更難養成。
專家表示,“全面兩孩”政策全面放開,激增的孕產婦人群使人們意識到助產士缺乏的現狀。助產士的培養要和人文關懷同步發展,但這并非可以一蹴而就。推廣無痛分娩、提升廣大孕產婦的幸福感和獲得感需要多方協作。(記者 耿興敏 田珊檑 周韻曦 彭蕓)
編輯:趙彥
關鍵詞:分娩鎮痛 無痛分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