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消失、細化、新生——40年職業變遷背后的起伏人生

2018年06月25日 09:49 | 來源:新華社
分享到: 

新華社北京6月24日電  題:消失、細化、新生——40年職業變遷背后的起伏人生

新華社記者葉昊鳴、齊中熙、袁慧晶

鐵路扳道工、彈棉花手藝人……這些職業對于現在的年輕人來說已經陌生;“無人機飛手”、程序員……40年前未曾預料到的職業如今卻在走紅。改革開放40年,改變的不僅是經濟體量,也改變著社會分工。

40年來,“工、農、兵、學、商”為主的單一職業體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的職業體系在細化與新生中重構。而每一個個體,也在調整適應時代變局中,感受起伏人生。

昔日熱門職業逐漸消失

安貴濤今年55歲,曾在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北京西車務段門頭溝站做了35年扳道工。他的工作主要是根據車站值班員的指示,正確及時地扳動道岔,確保火車能夠順利進站。

這是個體力活,責任卻重于泰山。門頭溝站附近曾有8家煤礦,每天運煤的火車絡繹不絕。在安貴濤的印象中,一天最忙時需要扳動200多次道岔,有時連午飯也來不及吃。

伴隨生產技術與工藝的革新,鐵路上越來越多地使用電動道岔,像安貴濤這樣的扳道員日漸減少。

與扳道工境遇相似的,還有修鋼筆工、補鍋匠、尋呼轉接員等一批曾經耳熟能詳的職業。

2015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部門頒布了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減少了205個職業。

“科技和生產力的提高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社會需求結構也隨之發生改變。不少過去熱門的職業因為不能及時適應這種變化,處于即將被淘汰的境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職業技能鑒定中心標準處處長葛恒雙說。

北京大學職業研究所副所長陳李翔認為,這種逐漸“消失”的過程,是新事物對舊事物的一種替代,有利于促進職業的結構轉型。

需求升級推動傳統職業細分

“在很多人的觀念中,廚師就是做飯炒菜。但隨著人們對更高生活質量的追求,廚師也開始細化,產生了像我這樣的烘焙師。”蔡葉昭說。

今年23歲的蔡葉昭是安徽省蕪湖市人,雖然年紀輕,卻已是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烘焙項目金牌獲得者,現在從事烘焙教練工作。

社會的進步,生活水平的提高,讓人們物質文化需求日趨多樣。老百姓已經不滿足于吃飽,更要吃得精細,吃得營養,這一變化導致了廚師職業的細分。中式烹調師、西式烹調師、公共營養師、營養配餐員等職業應運而生。

除此之外,脫胎于理發匠的美容美發等職業也在城市服務行業中占據一席之地。以獸醫專業為基礎分化出來的寵物醫師,也頗受市場歡迎。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技術水平的革新,我國制造業主要工種由傳統的車工、銑工、刨插工、磨工、鉗工向數控領域再到向機器人應用領域轉變,生產制造的精度和效率有了極大提高。

“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反映在職業領域,就是傳統的‘專業技術人員’‘社會生產服務和生活服務人員’呈現越來越細化發展的趨勢。”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研究室主任袁良棟說。

“2015版職業大典中新增了347個職業的描述信息。”葛恒雙說,這有利于讓更多從傳統職業中分化出來的職業被大眾所認同。

新科技催生新職業

今年41歲的辛建英是江西省余江縣平定鄉洪萬村人,除了會做一般的農活外,她還會開“飛機”——通過遙控植保無人機,進行噴灑作業。

“這款無人機能裝10公斤藥水,飛一次能完成8畝多稻田的作業量。”辛建英說,以前人工噴灑一畝田需要20分鐘,現在不到2分鐘就能完成。

雖然已是經驗豐富的“老手”,但提起學習的過程,辛建英依然印象深刻。“開‘飛機’不但要眼神好,控制的手感也要好。輕輕碰一下控制器,‘飛機’就能飛出去10多米,一不小心就會飛過或者撞在障礙物上。”花了整整一個月時間,辛建英成為了一名合格的“飛手”。

“以前得背著藥水在水稻田里走,現在有‘飛機’替我背,站在田埂上就能撒藥。”辛建英說,收入也挺好,一年忙幾個月就有2萬元。

像辛建英一樣,越來越多的中國農民有了一個新的職業——“無人機飛手”。

“隨著科技化、機械化在農業領域的應用,一批不適應社會化大生產的職業類型逐漸消失,與此同時也催生了諸如無人機‘飛手’、茶葉采摘機操作工等新工種。”葛恒雙說。

縱觀科技的發展趨勢,未來將在智能制造、物聯網、無人機、電子游戲等領域催生出更多新興職業。而在法律制度的規范下,這些新興職業最終也會像已經長期存在的其他職業一樣,成為社會職業金字塔中的一塊基石,為促進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職業 消失 細化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五月天亚洲视频福利 | 亚洲最大看欧美片 | 最新久久偷拍视频 | 亚洲另类激情专区小说图片 | 日本中文字幕乱码在线高清 | 亚洲亚洲大片亚洲一级高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