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浦東眾多“全國第一”引領風氣之先
昨天,上海自貿試驗區擴大金融服務業對外開放工作推進會在浦東舉行。可以預期的是,不久的將來,又會有一批“全國第一”的金融開放項目在此落地生根。
“全國第一”對浦東各大開發區來說,早已不是新聞。而這一切都肇始于那年的春天。
1990年4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宣布開發開放浦東。五個月后,上海市政府在錦江小禮堂召開大會,成立陸家嘴、金橋、外高橋三個開發公司,分別負責浦東三個重點開發區,即陸家嘴金融貿易區、金橋出口加工區、外高橋保稅區的開發建設。
如果說,浦東是上海乃至全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那開發區則是這片前沿陣地上的“急先鋒”。誕生于浦東各個開發區的“全國第一”,深刻影響著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
今天的陸家嘴金融城高樓林立,大量商務樓宇拔地而起,形成了堪與倫敦金融城和紐約曼哈頓相媲美的中央商務區。而28年前,這里間雜著數十家老廠房和大片危棚簡屋,與黃浦江對岸的外灘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誰都不曾想到,這里有一天會成為中國金融和商務領域最閃亮的一張名片。截至2017年底,陸家嘴已建成各類商辦樓宇250幢,其中有93幢樓宇的年稅收達到1億元以上。可以說如今的陸家嘴,每一幢樓都是一條垂直的“金融街”。作為第一個以“金融貿易”命名的國家級開發區,28年來,陸家嘴誕生了中國第一家外資保險公司、中國國家級的鉆石交易所……
同樣是1990年,一個初秋的午后,一行人從四面八方、坐車坐船、穿越蘆葦蕩,在一棟簡陋兩層小樓上,宣布成立我國大陸第一個“境內關外”的保稅區——外高橋保稅區。因為中國經濟要現代化,必須實現國際化,而保稅區正是中國經濟與世界最先接軌的地方。
有人說,外高橋是浦東的眼睛,眼睛一活,五官皆活。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這里集聚了跨國公司營運中心221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73家,亞太營運商企業42家,被視為國內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發展的龍頭。更讓外高橋人自豪的是,這里不斷推出的開放創新舉措,有效縮短了同國際市場的距離,使保稅區成為了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重要通道。
2005年,我國第一個“區港一體”的保稅港區——洋山保稅港區批準設立,中國海關特殊監管區的發展又在浦東翻開新的一頁。隨后,大宗商品交易平臺、期貨保稅交割試點、期貨保稅倉單質押業務、國際中轉集拼、船舶保稅登記、啟運港退稅政策相繼在洋山保稅港區投入試點,幾代航運人夢寐以求的“東方大港”在洋山滿帆起航。
當然,開發開放的歷程從來不會一帆風順。作為我國第一個以“出口加工區”命名的經濟技術開發區,金橋前些年也曾經歷過轉型的陣痛。當傳統制造業開始梯度轉移,依靠出口加工成為創匯大戶的金橋一時難覓當年風采。但改革者沒有止步不前,堅持產業高端、高新、高效發展,從制造向智造轉型。如今,金橋開發區的生產性服務業比重已經超過50%,實現了向產業微笑曲線兩端的躍遷。2012年10月,國務院批復同意將上海金橋出口加工區更名為上海金橋經濟技術開發區。
28年來,浦東各大開發區創造了無數“全國第一”,這些“第一”就像種子,播撒在改革的試驗田里,收獲了一季又一季碩果。而澆灌這些種子的,正是浦東開發者不畏艱險、敢于突破、勇于擔當的勇氣和智慧。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浦東 全國第一 開發區 金橋 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