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名家健壇名家健壇
房顫治療警惕三個誤區
“目前房顫在成年人中各年齡層均有發病,發生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增高。房顫的致殘致死率較高,但患者對房顫的治療認識不足,有幾個誤區需要珍重說明。”在6月6日“中國房顫日”義診現場,西安交大二附院心血管病醫院院長、心內科主任鄭強蓀教授對媒體表示。
據鄭強蓀教授介紹,房顫的危險因素很多,有一部分是可逆的,比如甲亢、手術應激等。大量研究發現,房顫和生活方式有很大的關系,作息不規律、長期熬夜、經常處于焦慮和緊張狀態、大量飲酒、濃茶和咖啡,均會增加房顫的發生率。肥胖、活動減少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也會增加房顫的發生率。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作為房顫的原因已被大量研究證實,上述疾病不但促進了發生的發生,也決定了房顫的后續抗凝治療。
鄭強蓀教授提醒,如果您有以下癥狀,就需要警惕是否患有房顫:胸部疼痛、壓迫或者不舒服;感到心臟跳動紊亂或心跳加快;頭暈眼花或昏倒;在輕度體力活動或者休息時感覺呼吸困難;體力疲乏或者容易疲勞等。
目前患者對房顫的治療認識有三個誤區。首先,很多人認為房顫無需早期治療。這是不對的,房顫的癥狀雖然可能很輕,但危害很大,嚴重的可能導致中風、心力衰竭甚至死亡。因此,房顫治療越早,預后康復越好。其次,很多人認為房顫患者只能通過藥物治療,這也是一大誤區。除了藥物之外,近幾年采用導管射頻消融治療房顫效果顯著。第三個誤區,就是認為老年房顫患者導管消融風險高,安全性差。其實,導管消融是一種微創介入操作,皮膚切口小,也不用縫合,即便是老年人也能有很好地耐受。 (彭 朔)
編輯:趙彥
關鍵詞:房顫治療 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