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國貨自強當過“三關”
新華社北京5月12日電 題:國貨自強當過“三關”
辛識平
高冷如火箭衛星,威猛如摩天造樓機,貼心如模擬試衣鏡,接地氣如“網紅”食品……正在上海舉行的首屆中國自主品牌博覽會上,600多家知名品牌企業攜產品集體亮相。各種奇思妙想、高新技術令人大飽眼福,刷新了人們對國貨的印象。邁向高質量發展,國貨當自強,關鍵是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品牌發展道路。
網絡圖
自主品牌,是一個國家的名片。曾幾何時,國貨似乎總與“土氣”“廉價”相連。如今,這樣的印象早已顛覆。從高鐵等大國重器,到手機等日用產品,越來越多國人以使用國貨為榮,成為“國粉”。這一轉變的背后,是中國品牌近年來的發展崛起。但也要看到,得到國際普遍認可的中國品牌仍然偏少。世界500強企業中,中國上榜企業超過110家,而入選世界品牌500強的中國品牌只有37個。差距顯而易見,追趕時不我待。
打造中國品牌,首先要過質量關。品牌立得住,靠的是質量。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的調查顯示:在出境游大量購物的消費者中,超過70%是基于“國外品牌質量信得過”。產品質量是企業的生命。只有以工匠精神打造精品,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品牌信譽,才能更好適應國內消費者對更高品質生活的要求,贏得市場青睞,立于不敗之地。
打造中國品牌,其次要過創新關。當今市場競爭激烈,不創新會被淘汰,創新慢了也會喪失優勢,“吃老本”越來越行不通了。這次品博會上可以看到,不少企業已經在產品創新方面邁出積極步伐。用鋼筆的人少了,就推出可以畫畫的軟筆和內含智能模塊的電子筆;千人一面的衣服不受歡迎,就用3D掃描技術量身定做。創新讓產品技術含量更高,也讓供給更貼近需求,推動中國品牌向著全球價值鏈中高端邁進,為提高產品競爭力、打造過硬品牌奠定了基礎。
打造中國品牌,還要過形象關。在不少消費者心目中,意大利皮具精致優雅,法國化妝品氣質時尚,這種“品牌形象”背后,是數十年如一日嚴格管理、精心塑造的產品文化形象。在品博會現場,中國高鐵、中國核電講述產業集群的“品牌故事”,青島“五朵金花”、黑龍江綠色食品訴說區域的“品牌故事”……以企業故事塑造企業形象,以文化浸潤賦予產品生命,凸顯中國企業打造企業形象、開發產品形象的自覺,讓一些中國品牌越來越有故事,也越來越有“范兒”。
品牌打造絕非一日之功。鍥而不舍、久久為功,盡快過“三關”上臺階,才能加快推動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讓更多的中國品牌走向世界、享譽世界。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品牌 中國 國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