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曾天山: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
作者: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 曾天山
習近平總書記5月2日在北京大學考察時發表重要講話,高瞻遠矚地首次做出了“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的科學論斷,從理論和戰略高度指明了新時代高等教育乃至整個教育發展的重大使命,在社會各界特別是廣大教師和青年學生中引起熱烈反響,需要我們深入思考,準確把握,全面落實。
在五四青年節和北京大學120周年校慶日即將來臨之際,習近平總書記5月2日在北京大學考察時發表重要講話,高瞻遠矚地首次做出了“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的科學論斷,強調高等教育是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志,對中國要辦出何種大學以及如何辦出世界一流大學提出了明確要求,從理論和戰略高度指明了新時代高等教育乃至整個教育發展的重大使命,在社會各界特別是廣大教師和青年學生中引起熱烈反響,需要我們深入思考,準確把握,全面落實。
從戰略高度深刻闡釋了現代化強國之道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的科學論斷高度概括了現代化強國無一不與教育緊密聯系的內在規律,一流國家需要一流教育,一流教育成就一流國家。
從歷史上看,英國、法國、德國、俄國(蘇聯)、日本、美國等強國崛起之路,都與發達的教育體系有密切關系,與擁有一批頂尖世界大學有直接關系,充分印證了教育興則民智啟、素質高,教育強則人才出、科技強的發展規律。
強國更替,從意大利到英國,再到美國的遷移路線,也與頂尖大學的興衰密切相關,與擁有頂尖大學的數量有關。
今天,美國大學的實力雄踞世界之首,全世界最好的大學有85%是美國的大學。美國卡內基小組的研究表明,美國經濟實力有50%是從它的教育制度獲得的。正因為擁有了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美國才能集聚全世界最優秀的人才,才能擁有大量的自主知識產權、影響深遠的杰出學者和強大的知識經濟,才能成為科技強國,支撐其世界“霸主”地位。面對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如何變革教育,使教育能夠培養出適應時代需要和引領時代發展的杰出人才,成為各國在21世紀發展制勝的關鍵所在。
我國是一個正在迅速崛起的發展中國家,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具有世界上規模最龐大的教育體系,高等教育已經由精英化走向大眾化,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躋身世界百強,這是劃時代的豐功偉績。但我國教育發展總體上處于世界中上水平,名牌大學和世界一流大學相比,差距依然很大。必須跨越這道門檻,成為創新型國家,才能跨入世界強國行列。
從理論維度準確揭示了教育興國和教育強國的關系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的科學論斷準確解釋了教育興國和教育強國的關系。這是兩個不同而又有相互聯系的發展階段,教育興國是教育強國的前提,教育強國是教育興國的結果。沒有興教就沒有強國的基礎,沒有強國目標,興教辦學也就沒有追趕的方向。
世界強國都經歷了興教到強教的歷史過程,這也是無數仁人志士探索教育救國、教育興國、教育強國實踐的共同認識。教育興國階段主要解決教育普及和公平問題,主要任務是通過教育把龐大的人口負擔轉化為巨大的人力資源,這是任何國家不可比擬的,因此教育興國必先興教育,優先發展教育。毛澤東同志在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條件下大力普及教育,鄧小平同志多次強調寧可放慢經濟速度也要舍得投入教育,提出不重視教育的領導是不成熟的領導,走出了“窮國辦大教育”的發展道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教育發展實現了兩次飛躍,第一次是完成了從文盲大國向文化大國的轉變,第二次是完成了從人口大國向教育大國的歷史性轉變。而在教育強國階段,主要是解決教育質量和結構、效益問題,主要任務是提高教育國際競爭力。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的科學論斷,明確了“大國辦強教育”的發展路徑,致力于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創辦世界一流大學,培養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新人,為實現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的邁進指明了發展方向。
從歷史跨度繼承發展了新中國教育發展理念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發展教育,把教育發展與國家強盛、民族興旺發達和人民幸福緊密相連。毛澤東同志確立了為人民大眾服務的教育政策基點,明確提出要發展大眾的、民族的、科學的教育,把教育普及與國家獨立發展緊密聯系。鄧小平同志首次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把科教發展作為發展經濟、建設現代化強國的先導,擺在國家發展戰略的首位,明確提出實施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江澤民同志科學分析和總結世界近代以來特別是當代經濟、社會、科技發展趨勢和經驗,準確預測未來科學技術特別是高技術發展對綜合國力、社會經濟結構、人民生活和現代化進程的巨大影響,提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的重要命題,首次在1995年5月6日頒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速科學技術進步的決定》中提出科教興國戰略,全面落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堅持教育為本,把科技和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增強國家的科技實力及實現生產力轉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質。同年,黨的十四屆五中全會在關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把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列為今后15年直至21世紀加速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方針之一。胡錦濤同志明確提出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推動實施人才強國戰略,2007年人才強國戰略作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戰略之一,寫進了黨章和黨的十七大報告,并在規劃、資源、經費三個方面落實教育優先戰略。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的科學論斷,是對我們黨和國家教育發展理念的繼承和發展,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以全新的視野對中國教育發展規律、國際教育發展規律的深刻認識和重大理論創新成果,把建設教育強國作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加快教育現代化,發展素質教育,開啟了“雙一流”建設新局面。
從實踐角度準確反映了黨和國家對科學知識和優秀人才的迫切需要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的科學論斷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是對中國現實和未來發展的深刻洞察和歷史遠見,切合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歷史性變化,契合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現實要求,適應20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發展需要。
科技實力決定國家命運,自主創新撐起民族脊梁。教育關系國計民生,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高等教育是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志。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要堅持黨管人才原則,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設人才強國。在今年視察北大的講話中強調,今天,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高等教育的需要,對科學知識和優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
從思想深度集中體現了習近平教育重要論述的核心要義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教育事業,對教育發展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形成了體系化的教育思想,精髓是堅持發展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對舉辦什么樣的強國教育和怎樣辦強國教育提出了深刻闡釋,指明了教育強國的發展方向,不僅有認識論的闡釋,也有方法論的指導。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的一流大學,能夠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能夠體現中國特色。他明確指出,古今中外,每個國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來培養人的,世界一流大學都是在服務自己國家發展中成長起來的。國家的發展同大學發展相輔相成,要在國家發展進程中辦好高等教育,辦出世界一流大學,首先要在體現中國特色上下功夫。高校只有抓住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個根本才能辦好,才能辦成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
在回答如何辦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這一問題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辦世界一流大學,要抓好三項基礎性工作。首先,要堅持辦學正確政治方向,“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也是我國大學最鮮亮的底色。習近平總書記對此提出三個“要”:要抓好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要堅持不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轉化為辦好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自信。其次,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師者,人之模范也?!比瞬排囵B,關鍵在教師。教師隊伍素質直接決定著大學辦學能力和水平。如何做一名好老師?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了2014年教師節時提出的四點要求,即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第三,形成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學生在大學里學什么、能學到什么、學得怎么樣,同大學人才培養體系密切相關。人才培養體系怎樣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才培養體系必須立足于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來建設,可以借鑒國外有益做法,但必須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他強調,人才培養體系涉及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等,而貫通其中的是思想政治工作體系。要堅持黨對高校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把我們的特色和優勢有效轉化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能力。
理論的要義在于思考的深度,在于指導實踐的力度。馬克思說:“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薄袄碚撝灰苷f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質?!薄霸跉v史運動中,事物的本質,照我的理解,一是時勢發展的大趨勢,一是大眾心理。把握到這兩條,就是抓住了事物的根本?!泵珴蓶|指出:“代表先進階級的正確思想,一旦被群眾掌握,就會變成改造社會、改造世界的物質力量。”
我們黨高度重視理論創新,善于聆聽時代的聲音,展現真理的強大力量。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的科學論斷,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重大論述的新發展,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理論的新境界,是教育實踐無止境則教育理論創新無止境的生動寫照,抓住了古今中外教育強國發展的根本之道,把握了當今中國教育主要矛盾的歷史性變化,順應了教育發展的時代潮流,符合人民大眾的教育實踐,是中國教育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的中國智慧、中國經驗、中國力量,是引領中國教育實現強國夢想的行動指南。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教育 國家 現代化 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