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葉茂樓 蔡愛軍:推進鄉村振興,滿足農民新期盼
作者:江蘇鹽城市委黨校 葉茂樓、蔡愛軍
黨的十九大把鄉村振興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并寫入黨章,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總的來講,新時代廣大農民的新夢想、新期盼可以概括為七大盼,包括:盼收入增加更持續、盼產業發展更合理、盼基礎設施更完善、盼為農服務更常態、盼社會保障更完善、盼移風易俗更快速、盼生態環境更優化。面對新時代廣大農民的新需要,必須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滿足廣大農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這就要求,打造富民產業,拓展農民致富新活力。要搶抓機遇,加大農業招商引資力度,搭建有效的招商引資平臺,積極招引和發展一批投資規模大、產業帶動性強的現代農業項目,努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鏈條,拓展農業產業價值鏈。要深度挖掘物質與非物質資源稟賦優勢,借助“旅游+”等現代發展模式,推進農業與旅游、生態、文化、健康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新的產業形態,打造主題鮮明的鄉村休閑旅游產業。要借助“互聯網+”新理念,大力發展農村電商,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增強農業發展持續力。加強組織領導,建立由黨委、政府統一領導,農業農村、發改、環保、科技等多部門合力協作的工作機制,積極探索、總結、推廣生態農業發展的經驗做法,加快生態農業發展步伐。多渠道爭取國家和省級層面的畜禽糞便有機肥加工試點、畜禽糞便處理中心試點、秸稈大棚生態種植、農業投入品包裝物和農膜回收試驗示范等重大項目資金,以重點項目帶動生態農業發展。推行綠色生產方式,積極推廣農業清潔生產,深入推進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集中整治農業環境突出問題,加快構建綠色生態安全屏障。加大綠色生態農業宣傳力度,倡導綠色生產和消費理念,營造發展綠色生態農業的良好氛圍。
推進鄉村文化建設,激活農民主體創造力。要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推進移風易俗,逐步糾正大操大辦、封建迷信、薄養厚葬、賭博吸毒等不良習俗和風氣,引導廣大農民樹立節儉、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深度挖掘村規民約、家訓家風資源,以新的時代視角重新審視這些人文財富,汲取養分,賦予其新的內涵和使命,營造樂觀向上的家庭文化氛圍,引導人們自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自強不息、律己修身、寬容謙讓、向善崇德的道德風尚。大力組織文藝下鄉活動,不斷豐富農民精神文化生活,大力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創新鄉村社會治理,增強鄉村發展穩定力。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農村基層各項工作中的核心領導作用;健全基層民主制度,進一步完善村民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方式方法,不斷提高農村公共事務、公益性事業的自我管理水平。推進農村產權改革,建立清晰的股權和份額,讓農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努力使農民擁有持久穩定的財產性收入。創新農村基層管理服務,以服務為取向,重構農村基層組織體系,建設服務型農村基層組織,有效提高農村社會管理和服務水平。
深化體制機制改革,釋放農村發展內生力。為此,要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堅持“三權分置”原則,加快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落實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為穩步推進農村土地流轉提供堅實保障。深化財政支農投入機制改革,創新財政資金投入方式,探索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實施以獎代補和貼息,支持建立擔保機制,鼓勵建立風險補償基金,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更多投向農村。加快農村金融創新改革,支持金融機構增加縣域網點,適當下放縣域分支機構業務審批權限,支持農村商業銀行等中小金融機構立足縣域,加大服務“三農”力度。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農村 農民 推進 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