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24起外匯違規案例曝光 個別企業被處罰逾1100萬元
近日,國家外匯管理局通報了24起外匯違規案例,涉事主體包括金融機構、企業和個人,案件類型則主要存在逃匯、內保外貸、轉口貿易等虛假、欺騙性交易行為。
國家外匯管理局稱,2018年以來,國家外匯管理局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工作部署,緊緊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項任務,加強外匯市場監管,依法嚴厲查處各類外匯違法違規流出和流入行為,打擊虛假、欺騙性交易行為,維護外匯市場穩健運行,切實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
在國家外匯管理局通報的這些案件中,多個企業均因虛構轉口貿易背景,使用其他公司已經提貨的海運提單或者虛假提單對外付匯,個別企業因此受處罰金額超萬億元。如通報的案件中的第一例案件,即2015年1月份至2016年1月份,天津濱海海通物流有限公司虛構轉口貿易背景,使用其他公司已經提貨的海運提單,對外付匯4651.8萬美元。該行為違反《外匯管理條例》第十二條和第十四條,構成逃匯行為,嚴重擾亂外匯市場秩序,金額巨大,性質惡劣。根據《外匯管理條例》第三十九條,處以罰款1105萬元人民幣。
在企業方面,除了資金匯出方面存在違規行為之外,在匯入方面也同樣存在違規行為。如2015年6月份,天津浩華民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虛構出口貿易背景,以“預收貨款”名義匯入200萬美元,構成外匯違規匯入行為。該行為違反《外匯管理條例》第十二條和第十三條。根據《外匯管理條例》第四十一條,處以罰款20萬元人民幣。
除企業之外,多個銀行被國家外匯管理局點名。而案件類型主要集中在內保外貸、結匯和轉口貿易等方面。如2013年12月份至2016年1月份期間,中國工商銀行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分行在辦理內保外貸簽約及履約購付匯時,在存在貸款使用報文內容無法辨認、展期意向函未體現擔保項下資金使用情況、履約金額大于貸款金額等明顯問題的情況下,未按規定對擔保項下資金用途、資金使用情況及相關交易背景進行盡職審核和調查。該行上述行為違反《跨境擔保外匯管理規定》第十二條及第二十八條。根據《外匯管理條例》第四十七條,沒收違法所得67萬元人民幣,并處罰款120萬元人民幣。
另外,在個人方面,也存在多個為實現非法向境外轉移資產目的,利用本人及他人個人年度購匯額度,將資金拆分實現轉移。甚至通過地下錢莊將資金實現換匯。
編輯:楊嵐
關鍵詞:企業 外匯 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