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科技巨頭試水造芯 芯片廠商受沖擊
繼谷歌、蘋果、亞馬遜自主設計制造AI(人工智能)芯片后,近日臉書也決定加入自主研發AI芯片的陣營,另外BAT中的阿里巴巴和百度也已試水AI芯片制造。巨頭們表示,自主研發除降低成本外,根據自己產品所定制的芯片,可以更好地進行適配和調教。
網絡圖
“自產芯”的爆發,對英特爾、高通和博通等芯片制造商帶來了威脅,同時芯片廠商又面臨著增速放緩和成本上漲等壓力。重壓之下,部分芯片制造商試圖通過并購方式,在斬獲新技術的同時,削減制造和開發成本;另有英偉達和英特爾等公司則將其大部分芯片制造專業技術轉移到了AI及新興領域,準備通過為科技巨頭服務來賺錢。
自產AI芯片爆發
隨著AI技術不斷走進現實,AI芯片已成為芯片行業競爭的焦點。
上周,彭博消息稱,臉書正在招聘負責打造AI芯片的項目經理,以降低對高通、英特爾等芯片巨頭們的依賴。不過對AI芯片業務有渴求的不只是臉書,谷歌、蘋果和亞馬遜也位列其中。
早在2006年,谷歌就考慮為神經網絡構建一個專用集成電路(ASIC)。直至2016年,谷歌推出的機器學習處理器TPU已有領先同行7年的優勢,包括寬容度更高,可以使用更復雜和強大的機器學習模型等,以使用戶更加迅速地獲得更智能結果。
蘋果也于10年前就開始計劃組建工程師團隊為iPhone和iPad自主設計芯片。去年,蘋果在秋季發布會上推出的iPhoneX等三款手機都采用了自主研發設計的AI芯片——A11仿生芯片。取代了芯片供應商Imagination Technologies,改用蘋果自主設計的芯片,圖形處理速度與上一代相比最高提升超30%。
亞馬遜方面,據研究機構The Information今年2月份報告,公司已開始設計制造AI芯片。專用AI芯片也可以幫助其智能家居產品減少對整體遠程服務器的依賴,使智能音箱愛可(Echo)與控制門鎖和安全攝像頭等家用電器的連接更加安全可靠。
市場人士分析,進入人工智能時代,由于通用芯片并不能很好地適應深度學習算法的要求,且效率低、功耗大、成本高,最終催生了科技巨頭紛紛試水造芯。芯片走向定制化,以滿足AI軟件的需求,在業內已是大勢所趨。
國內方面,BAT科技巨頭也紛紛涉足AI芯片業務,其中20日,阿里巴巴全資收購了國內芯片制造商中天微,此前,阿里還投資了寒武紀、Barefoot Networks、深鑒、耐能(Kneron)、翱捷科技(ASR)等芯片公司。過去幾年,百度在深度學習領域也有了可觀的進展,其中去年百度發布了名為XPU的AI云計算芯片。
據工信部數據,2013年-2017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年復合增長率為21%,約是同期全球增速的5倍左右,以芯片產業為代表的高新技術行業,具有強勁發展動力。國際市場方面,據市場調研公司Report Linker預計,到2023年,全球AI芯片市場規模將達到108億美元,復合年均增長率為53.6%。
芯片廠商腹背受敵
摩根士丹利等機構去年底就預言,芯片價格上漲或很快見頂,再加上科技巨頭試水造芯,芯片廠商腹背受敵。為應對沖擊,芯片業并購的抱團取暖之路已持續了較長一段時間。
為擴張業務版圖提高競爭力,削減制造和開發成本,2015年,安華高斥資370億美元收購博通;同樣為擴展芯片品類、擴大業務范圍,高通于2016年宣布以470億美元收購恩智浦;2017年,博通又提出以1030億美元收購同行高通,以抵御5G時代的行業競爭風險。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預計,未來十年,半導體產業將從橫向整合進入到上下游垂直整合階段,芯片廠商綜合實力越來越強,產業集中度越來越高,寡頭壟斷的格局將得到進一步強化。
另外,在一些芯片廠商受到沖擊,試圖通過并購尋求規模優勢的同時,也有轉型超前的芯片制造廠商,成為AI時代的獲益者。英特爾和英偉達等公司就將其大部分芯片制造專業技術轉移到了AI以及新興領域,通過為科技巨頭服務來盈利。其中,英特爾曾于去年宣布,正與臉書等公司合作開發名為“Nervana神經網絡處理器”的AI芯片。
值得注意的是,谷歌、臉書等提出要打造自主芯片的計劃仍然處于起步階段。而事實上,谷歌與英偉達也仍然是合作伙伴,英偉達的GPU(圖形處理器)與TPU在谷歌云平臺上仍然兼容。而阿里巴巴也表示,在阿里NPU(嵌入式神經網絡處理器)推出后,仍將在云計算平臺上運行英偉達GPU。(實習記者 昝秀麗)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芯片 ai 巨頭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