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聚合專題聚合
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安全可控發展 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創新型國家建設
全國政協“人工智能的發展與對策”雙周協商座談會發言摘登
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副所長顧行發:
這次有幸旁聽了十三屆全國政協首次雙周協商座談會,感想頗多。作為上屆三次參加雙周協商座談會的老委員,首先感覺這次會有創意,很新穎。增加的旁聽席不僅讓更多人在同一時間參與會議,大屏幕更讓列席者與汪洋主席和各發言人有互動感。其次汪洋主席特別注重大家相互間的交流,不斷提醒大家互動。最后,我個人也從會上學到很多東西,不僅對人工智能的現狀、問題及未來發展方向有了全面了解,更堅定我對國家自主創新、發展新經濟的信心和決心,既不能錯過新一輪的產業革命,也要把控風險,造福人類。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主任吳季:
增設旁聽席,實際上擴大了政協委員參政議政的效果。我雖然沒有像發言委員一樣進入議政層面,但已經切實參與其中,對會議形式有了比較直觀的了解。通過觀摩會議,聯想到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在提出提案和建議時,要盡量站在國家層面思考問題,使建議更符合國家發展實際情況。就人工智能發展而言,我更關注人工智能技術的基礎理論方面,比如將認知科學和自我學習技術結合起來的技術發展路線,我國應該在充分利用大數據發展人工智能的同時,更重視在人工智能基礎前沿領域的突破,從源頭上占得先機。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副所長周玉梅:
旁聽形式新穎,收獲很大。融合多學科的人工智能是全球搶占的技術制高點,我國基礎研究和應用技術研究應同步規劃,我高度認同會上委員提到的以應用牽引發展人工智能的思路。最近刷屏的“中興事件”,令我們深思,芯片是信息技術的核心基礎也是人工智能的重要基礎之一。我們在發展人工智能的同時,應同步部署硬件研發,要抓住我國發展人工智能這個機遇,在關鍵核心芯片上做到自主可控,只有這樣我國人工智能的發展才能夠真正跑起來。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原主席肖鋼:
雙周協商座談會是政協履職的創新亮點,是協商式監督的重要載體,作為第一次列席會議的新委員,我很受啟發。開好雙周協商座談會重點在于進一步提高協商質量,建議:進一步突出協商重點,加強聚焦功能。這次人工智能主題涉及多方面問題,可進一步聚焦深度難度問題探討交流。會前,委員和相關部委可先行溝通梳理匯總,效果會更好。進一步鼓勵不同觀點、意見在會上交鋒,出席的相關負責人也可發表個人觀點互動。雙周協商座談會在協商民主建設上久久為功,建議對一些議題持續跟蹤,可嘗試一段時間后“回頭看”,體現雙周協商座談會的民主監督特色。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李朋德:
我是“老”委員,十二屆時參加過雙周協商座談會。這次列席旁聽,感覺會議形式明顯創新,增設分會場,擴大委員參與面,可以讓更多委員了解相關領域前沿信息和政策走向,為參政議政提供新視野。這次雙周協商座談會把協商民主又往前推進了一步,交流更務實自由開放。我從事地球空間信息和地質調查工作,地質勘探和分析很需要人工智能幫助。當前人工智能在地球信息領域的應用還處于初級階段,希望借助《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支持,實現技術突破,讓人工智能在地球空間信息領域發揮更大作用。
全國政協委員李國勤:
作為新政協委員,首次列席雙周協商座談會,從形式到內容,都令我耳目一新。人工智能技術兼有科技和社會屬性,是全球未來發展的制高點,本屆首次雙周緊抓這個事關全局的戰略性主題,不僅選題好,站位也高。從參會人員看,總量不多但代表性強,能充分反映和表達各方建議。同時,熱烈、寬松的氛圍也能激發良好的協商效果,加上發言者行業不同、角色不同,角度不同,在理論、技術、實踐等方面均有深度見解,聽取發言能引發一定的深度思考。我深切感到雙周協商座談會很好展現了人民政協參政議政、建言獻策的重要作用。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十一研究院研究員曲偉:
第十三屆全國政協第一次雙周協商座談會創新部分政協委員在分會場列席的形式,使我有幸在列并能夠現場學習。我的體會是:雙周協商座談會是共商國是的好平臺,也是活躍思想的地方,針對切口小、專業性強而又能影響國家發展的重大問題,政協委員與部委負責人、國內頂級專家、國內頂級企業家、國內行業協會負責人會聚一堂展開協商,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分析問題透徹,為國家政策制定和精準實施打下堅實思想基礎。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發展 創新 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