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福建:揚帆數字海洋 建設海洋強省
2001年,國家科技部批復了在福建建立“十五”863計劃海洋監測領域重大專項“臺灣海峽及其毗鄰海域海洋動力環境實時立體監測系統”示范區。由此,福建省進入“數字海洋”時代。
網絡圖
經過十幾年的努力,我省海洋與漁業系統累計投入資金6億多元,在海洋環境觀測、海域動態監視監測、水產品追溯、漁船應急管理等方面,基本實現“數字化”“數據化”管理,“數字海洋”建設位于全國沿海省份前列。
海洋動力環境觀測 服務防災減災決策
目前,我省建成了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業務化運行時間最長的區域性海洋環境立體實時觀測網和信息化服務體系,集成觀測設備68臺套,觀測要素達26種,形成對福建海域全天候、全方位實時監控和信息服務,累計獲取數字化數據8太字節(TB)。
據介紹,該觀測系統為我省防災減災決策提供支持,在全球氣候增暖、臺風強度增強的背景下,基本實現海上防御臺風“零傷亡”的目標。觀測系統先后榮獲國家海洋工程科學技術一等獎及福建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在觀測網的基礎上,我省建立了海洋預警報信息服務平臺。該平臺將預警報業務工作全面數字化,并將預警報業務系統與發布系統自動對接,針對不同用戶需求,即時發布網站、手機APP、微信、傳真、短信、LED顯示屏等服務信息,有效提高海洋預警報信息服務的覆蓋面,讓海洋預報信息服務形式更加多樣、廣泛與高效。
“在此基礎上,我省開發了海上突發事故應急輔助決策系統,累計向福建省海上搜救中心提供了75期落水人員漂移軌跡預報信息,累計協助救起229人。”省海洋與漁業廳有關負責人表示。
數字化海域動態監管 提高海洋綜合管理水平
2002年以來,省海洋與漁業廳先后建設了海域使用信息系統、海域使用審批管理系統,在我省沿海各縣(市、區)建設了海域動態視頻監控系統;建設了“福建省海域使用權出讓管理系統”。
近年來,隨著信息化系統建設的不斷推進,我省逐步實現了全省海域信息一張圖,用海項目智能分析審核,海域使用權電子登記和統一配號,海域使用權出讓“信息公開、過程控制、全程留痕、永久追溯”。目前,全省共確權登記海域使用項目3300多個,項目電子化資料文檔上千吉字節(GB),同時也積累了大量的海域和海島衛星遙感影像數據和海岸線無人機航拍影像,為海洋綜合管理提供了堅實的數據基礎。
全過程信息化 實現海洋生態環境立體監測
目前,省海洋環境與漁業資源監測中心完成了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LIMS)一期建設, 具備對業務受理、樣品管理、檢測過程控制、報告生成等處理功能,著手推進二期系統建設,通過海上外業樣品采集移動終端建設,進一步實現海洋環境監測全過程信息化。建立了海洋環境監測信息展示系統,依托GIS地理信息系統,具備海洋環境監測資源存儲、應用服務、統一展示等功能,滿足監測業務管理需求。依托重點專項研發項目,計劃建立監測數據智能輔助審核平臺,對區域立體監測系統獲取數據的自動審核,剔除異常、可疑數據,確保入庫數據質量。
此外,我省還將構建海洋生態災害影響評估系統,基于致災因子的危險度,承災體的易損性,評估海洋生態災害影響等級,為綜合決策提供技術支撐。
應急指揮決策系統 守護漁船漁民安全
“現在,全省漁船實時位置可直觀地顯示在電子海圖上(漁船定位功能);當漁船遇險時,船上人員只需按下安全應急終端報警按鈕,即可自動報警(遇險報警功能),指揮中心工作人員接到報警后,通過電子海圖準確定位報警船只位置,并搜索周邊海域漁船,指揮調度周邊海域漁船前往救助,或指派臨近的公務船前往救援(組織救助功能);若遇有漁船失聯,可通過軌跡回放查詢船只在各時間節點的軌跡,為開展海上搜救和海事調查提供依據(軌跡查詢功能);可設置電子圍欄,對進入圍欄的漁船,系統自動發送短報文提醒,同時系統也將自動報警提醒值班人員關注,防止漁船進入管制海域生產作業;當應急事件發生時,省市縣三級應急指揮中心可通過視頻會商系統進行會商,研究部署處置方案(視頻會商功能);在防御臺風期間,通過視頻監控系統對重點漁港和養殖區域實施24小時監控,督促漁船和漁排上的工作人員上岸避風(視頻監控功能);可通過系統平臺發布緊急預警信息和指揮調度信息(信息發布功能);可直觀顯示各漁區的風浪情況,為漁船防風避浪提供決策參考(海況預警功能)?!笔『Q笈c漁業廳有關負責人表示,截至目前,我省已為3萬多艘捕撈漁船安裝北斗海事一體化船載安全應急終端、漁船自動識別(AIS)終端以及手持安全應急終端等,依托公眾移動通信網、衛星通信網,將漁船信息接入海洋與漁業應急指揮決策支持系統,實現省市縣應急指揮中心、數據中心、衛星和漁船的實時連接。
該系統投入運行以來,有力地保障了海上漁船的安全生產。據不完全統計,自2010年至2017年,全省海洋與漁業部門依托福建省海洋與漁業應急指揮決策支持系統,共組織海難救助641起,救助漁船641艘次,救助人員7099名,挽回經濟損失14.7億元;共指揮漁船回港避風114.79萬艘次,安全轉移漁船和漁排人員317.31萬人次。
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 讓人民群眾吃得安全
2012年起,我省在全省范圍內開展水產品中禁用藥物殘留快速檢測工作(以下簡稱快檢工作),經過四年的推廣普及,于2015年實現了全省市、縣(區)所有漁業行政主管部門配齊快檢設備的目標,2017年全省完成水產品快檢5390批次,有效保障了我省水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此外,全省持續推進水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建設,通過建立信息監管系統,強化質量安全全程控制,加強上市水產品標識管理等措施,構建了水產品“生產有記錄、信息可查詢、流向可跟蹤、責任可追究、產品可召回、質量有保障”的質量安全可追溯管理體系。到目前為止,全省已有大黃魚、鮑魚等60種水產品、236家養殖企業納入水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
據介紹,我省還將不斷完善福建省漁業技術服務與生產管理云平臺,通過水生動物疾病遠程輔助診斷服務、養殖技術推廣服務、“四位一體”生產智能管理等幾大模塊,為水產技術人員和養殖戶提供在線交流與指導、生產管理動態、水生動物疾病的輔助診斷,以及漁業技術服務的網絡化管理等。
福建虛擬海洋研究院助力項目落地孵化
2014年,福建虛擬海洋研究院正式掛牌成立,有效促進項目資本技術和人才對接。目前,虛擬研究院門戶網站征集入駐專家達1500多名、入駐高校20家、科研院所39家,創新企業368家,服務機構10家,建成匯聚300名以上重點海洋經濟產業發展急需緊缺的高層次人才信息的數據庫。
省海洋與漁業廳有關負責人表示,虛擬研究院有力地促進了項目對接和技術成果轉化落地。共征集推介先進適用海洋科技項目成果對接項目技術成果520余項,促成近160項海洋高新技術科技成果與涉海企業對接簽約并獲得中央和省級項目資金立項支持。搭建涉海投融資服務平臺,促進金融機構與涉海企業資本對接。投入1.8億元財政資金作為風險補償資金,分別與中行福建省分行、民生銀行福州分行、海峽銀行、郵儲銀行福建省分行合作開展海洋企業助保金貸款和“科技貸”業務,目前共有200余涉海企業獲得助保金貸款支持,累計授信貸款超過12億元。先后設立了遠洋漁業產業基金、廈門海洋產業基金、中國海洋發展基金會海峽資源保護與開發專項基金,支持海洋產業發展壯大。通過搭建投融資平臺,幫助對接成功項目提供融資服務達135億元,有效地緩解了海洋企業特別是海洋科技型、創新型企業融資難問題。
此外,我省將在整合提升現有省級海洋特色產業園區基礎上,重點推進建設霞浦臺灣水產品集散中心、閩臺(福州)藍色經濟產業園、石獅海洋生物科技園、廈門海滄海洋生物醫藥港、詔安金都海洋生物產業園等五個特色海洋產業園區為福建虛擬海洋研究院依托的海洋科技成果轉化、中試示范創新創業基地,最終形成“一網五基地”的虛擬海洋研究院體系,為項目充當孵化器,保障優秀項目順利落地和成功孵化。
全面及時完整海洋經濟運行監測與評估系統投入運行
2018年2月,福建省海洋經濟運行監測與評估系統(Ⅰ期)通過終驗并投入運行。該系統是一個覆蓋福建省沿海的省、地市、縣區的三級聯動海洋經濟運行監測網絡平臺;建立一個海洋經濟數據中心;開發應用支撐平臺、目錄服務和數據交換平臺、信息服務與發布平臺三個平臺;開發海洋經濟運行監測系統、海洋經濟地理信息系統、輔助支持系統和海洋經濟評估系統四個應用系統,最終實現業務化運行。監測范圍涵蓋5個市級、1個試驗區、29個縣級、1000多家涉(用)海直報企業?;緦崿F對海洋經濟運行的全面、及時、完整的監測和跟蹤的試點工作。
省海洋與漁業廳有關負責人表示,通過我省系統的省、市、縣三級聯動、企業數據直報方式,實現設計海洋漁業、海洋水產品加工業、海洋礦業、海洋鹽業、海洋船舶工業、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海洋化工業等相關涉(用)海重點企業原始統計數據直接聯網報送;通過對海洋經濟運行的月度監測、季度監測、年度監測及其他跟蹤監測,提高了我省海洋經濟監測頻率和時效。
“下階段,我們將進一步加大投入,充分應用大數據、云計算及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完善‘數字海洋’體系,加大建設規模,增強應用水平,充分挖掘數據應用潛力,同時大力推動‘數字海洋’工程建設,實現我省海洋信息透徹感知、通信泛在隨行、服務智能便捷、海域資源智能識別提取,海岸線變遷遙感分析,為建設海洋強省目標發揮應有作用?!笔『Q笈c漁業廳有關負責人表示。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海洋 系統 監測 漁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