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發展,海南扭住不放的主題
“碧海連天遠,瓊崖盡是春”。4月8日,來自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多位嘉賓齊聚博鰲,共商合作共贏大計,共謀發展繁榮良方,為亞洲和世界提供“博鰲智慧”,貢獻“博鰲力量”。
歷經十余年的鏗鏘前行之路,博鰲亞洲論壇已成為世界了解中國、了解海南的一扇窗,成為海南走向世界的一座橋。透過這扇窗,展現給世界的是一個繪就發展新藍圖、踏上改革新征程的美好新海南。
護本錢,書寫生態大文章
博鰲亞洲論壇以“博鰲”冠名,看重的是這里田園般的生態環境:優美的風景、古樸的民風,給人以自然的親近感、歸屬感。
自2001年成立以來,論壇為博鰲小鎮帶來了無數光環,每年慕名而來的游客多達500萬人次,繁榮景象曾一度讓小鎮迷失了發展方向。
2017年,海南省委、省政府對博鰲提出突出“田園小鎮”的規劃建設定位,明確要遏制房地產過度開發、修復生態環境、加大美麗鄉村建設力度,把最具海南特色的田園風光和自然風貌呈現出來。
為此,海南邀請國內頂尖規劃設計團隊,統籌修編博鰲地區總規、控規、城市設計導則等規劃設計方案,將生態修復理念融入其中,通過土地利用規劃、產業發展規劃、生態環保規劃“三規同步”,高起點規劃和建設。
規劃重塑了博鰲小鎮發展藍圖:著力將博鰲田園小鎮當成一個大花園、大景區打造,保持鄉村自然風貌,保持田園風光,以人為本。
如今,博鰲鎮“山水林田湖海”融為一體。古樹花木間,鄉間小道曲徑通幽,一棟棟南洋風格的青磚古宅如立畫卷之中,成為名副其實的“田園小鎮”。
這是論壇帶給海南的啟示——堅持“生態立省”戰略不動搖。
“我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清醒地認識到優良的生態環境是海南最寶貴的發展資源。”海南省委書記劉賜貴說,海南要增強生態文明建設的責任感和緊迫感,著力從源頭上把好生態關。
保護生態環境,海南自我加壓、主動作為。2015年2月份,海南省生態環境保護廳掛牌成立。與其他省份不同的是,海南強調“生態”二字,以單獨設立“生態環境保護廳”凸顯海南“生態立省”戰略。
2016年5月份,海南省出臺的《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實施細則(試行)》提出,當地黨政領導干部出現失責行為、符合追責情形的必將追責,并且無論調離、提拔、退休與否,都將終身追責。
2017年4月份,海南省第七次黨代會通過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譜寫美麗中國海南篇章的決定》,系統部署生態文明建設,加強源頭治理和制度保障,成為指導海南當前和今后相當長時期生態文明建設的綱領性文件。
保護生態環境的舉措正釋放出生態紅利。例如,從原環保部認定的“黑臭水體”到獲批國家級水利風景區,海口市美舍河實現這一改變,僅用了半年多時間。
美舍河全長23.8公里,海口市4個轄區美舍河流經3個,被認為是海口綠色生態系統的一個關鍵性、基礎性廊道。然而,作為海口市府城地區的母親河,美舍河卻長期以來飽受污染之苦。
用半年多時間啃下60年來的“硬骨頭”,源于海口市保護生態環境的大膽創新。“水體污染在水里,但是根源在岸上。要根治污染,必須統籌美舍河各相關要素系統治理。”海口市水務局副局長曾衛華說,在新的治理理念指導下,美舍河擯棄了傳統的工程治理方式,轉向系統治理,岸上岸下各種要素一起整治。
幾番努力,一套可呼吸的生物多樣性水生態系統成型,美舍河逐步恢復了自凈能力,有了生命力。
圖為鳥瞰博鰲水城。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何 偉攝
重改革,開創開放大格局
“改革開放”是本屆年會的關鍵詞之一,亦是海南發展的關鍵一招。
海南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興。“30年的實踐證明,開放的步伐快、力度大,海南發展就快;開放的步伐緩、力度小,海南發展就慢。”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告訴記者。
2015年起,海南在全國率先開展省域“多規合一”試點改革。“多規合一”的實踐探索,讓海南這個全國最大的經濟特區再次站在了改革的潮頭。
2016年初,海南推進全域旅游示范省創建工作。兩年多來,海南全面啟動全域旅游創建工作,全面貫徹五大發展理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為全國探索經驗、作出示范的同時,形成了旅游產業發展的合力,有效促進海南旅游轉型升級。
海南改革開放的步伐從未放慢。2013年,國務院正式批復海南設立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并給予9項特殊政策。
作為我國首個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這里吸引了一批高端醫療健康企業進駐,目前已建成運營醫療旅游項目7個,在建27個,引進簽約近百個,完成投資約60億元。在健康養生、干細胞臨床研究、腫瘤治療等方面形成產業聚集。先行區內的博鰲一齡生命養護中心運營一年多來,已經有國內外2萬多名客戶前來療養;開業10天的博鰲超級醫院,迎來了全國多地慕名前來咨詢的患者。
“以前接種九價宮頸癌疫苗必須去香港或者出國,博鰲馬上就可以接種了,太方便了,我已準備預約了。”海口市民陳瓊晶告訴記者。
“博鰲超級醫院擁有特殊的政策,能夠引進國外的藥物、設備、新的技術,我們將首先引進九價宮頸癌疫苗。”中國工程院院士、博鰲超級醫院院長李蘭娟說,一些在國外已經使用的藥品、設備和耗材,落戶到國內需要3年至5年時間,但在先行區,由于有了“國九條”政策,在優先引進和使用這些藥品、設備和耗材,以及開展新技術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在港澳很難找到環境這么優美并兼具高端醫療專家資源的醫療機構。比如,走進一齡生命養護中心,更像是到了一個度假村。”在澳門從事醫療行業的陸潔玲說,“先行區”對澳門同胞來說非常具有吸引力。
“博鰲樂城”正為我國探路醫療旅游發展提供樣本。“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海南要發揚經濟特區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精神,打造更具活力的體制機制,拓展更加開放的發展局面。”海南省省長沈曉明說。
強科技,促進產業大繁榮
自1988年海南經濟特區建立以來,30年滄桑巨變,昔日的海角天涯,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與1987年相比,2017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長21.8倍,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30.3倍和24.7倍。
經過30年的發展,海南為我國科技進步作出了獨特貢獻,“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
全國每10個農作物新品種就有7個誕生于海南、海南有中國最先進的航天發射場、海南還有深海領域最權威的研究機構。海南正努力摘掉“科技力量薄弱”的標簽,打造領跑全國的科技創新高地。
依托科技力量,海南正在培育“陸、海、空”三個高新技術產業——“陸”是以南繁育種為代表的熱帶高效農業,“海”是深海科技及產業,“空”是航天科技及產業。
海南文昌,這座海南東北部的城市因為航天發射場成為“明星城市”。文昌航天發射場2016年投入使用以來,已經圓滿完成了長七、長五火箭首發等重大任務。
文昌市的“航天”元素讓海南與國際尖端科技親密接觸。“文昌正在航天上下游產業同時發力,以軍民融合為契機打造航天科研及信息產業、航天重裝及商業航天產業等6大航天產業鏈。”文昌市市長王曉橋說。航天元素讓去年農民人均收入同比增長52%。
建省30年,海洋經濟占海南省GDP的比重由不到6%提高到30%左右。海南將繼續做大做強海洋經濟,力爭2022年全省海洋生產總值突破2000億元。向海洋進軍、向深海進軍、向海洋強省進軍,是海南未來重要的發展方向。如今,除海洋旅游業外,海洋油氣業、海洋生物醫藥、海洋物流運輸、海洋現代服務業、海洋信息業、可再生能源、海水淡化、海洋裝備制造業等都將成為海南省重點扶持的產業。
海洋油氣產業已被確定為海南省12個重點產業之一,經過多年努力,海南省已形成了集“勘探、開發、加工、倉儲、管輸、銷售”為一體的較為完整的油氣產業鏈。截至目前,海南省共有規模以上油氣產業企業39家,其中,百億元產值企業2家、十億元產值企業7家。
海南正在加快科技興海步伐。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整體落戶三亞,順利完成了馬里亞納海溝萬米級人工地震剖面測線、“深海勇士”號海試任務等多項深海科考任務。
一個“熱帶”,使海南農業在全國具有了鮮明的特色。經過30年發展,海南形成了以國家冬季瓜菜生產基地、天然橡膠基地、南繁育制種基地、熱帶水果和花卉基地、水產養殖與海洋捕撈基地、無規定動物疫病區為主導的熱帶特色高效農業體系。目前,海南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增加值占農業增加值的比例達75%。
近兩年,海南減施化肥和化學農藥,增施有機肥和高效低毒生物農藥,形成水肥結合、種養結合、耕地質量提升與病蟲害綠色防控相結合體系。據統計,2017年,全省農藥使用量連續兩年零增長,化肥使用量增幅下降2%。
創新永遠不停歇,改革永遠在路上。海南繼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支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輝煌30年,美好新海南!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海南仍處于大有作為的戰略機遇期。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920萬瓊州兒女匯聚起澎湃力量,發揮生態環境、經濟特區、國際旅游島“三大優勢”,凝心聚力、奮力拼搏、行穩致遠,實現“建設全省人民的幸福家園、中華民族的四季花園、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三大愿景。(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何 偉)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海南 發展 博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