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
新華社北京3月27日電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
(1982年12月1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 根據1994年3月19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八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修正案》、2000年3月1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九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修正案》、2004年3月12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修正案》和2018年3月15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修正案》修訂)
目錄
總綱
第一章 工作總則
第二章 組織總則
第三章 委員
第四章 全國委員會
第五章 地方委員會
第六章 會徽
總綱
中國人民在長期的革命、建設、改革進程中,結成了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有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少數民族人士和各界愛國人士參加的,由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擁護祖國統一和致力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愛國者組成的,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臺灣同胞和海外僑胞在內的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將長期存在和發展。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中國人民愛國統一戰線的組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安排。團結和民主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兩大主題。一九四九年九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代表全國人民的意志,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發揮了重要的歷史作用。一九五四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繼續在國家的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以及對外友好活動中進行了許多工作,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撥亂反正、鞏固和發展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實現國家工作中心向經濟建設轉移,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爭取實現包括臺灣在內的祖國統一,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的斗爭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進一步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我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消滅了剝削制度,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推進社會主義建設,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國社會階級狀況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工農聯盟更加鞏固。知識分子同工人、農民一樣是社會主義事業的依靠力量。在人民革命、建設、改革事業中同中國共產黨一道前進、一道經受考驗并作出重要貢獻的各民主黨派,已經成為各自所聯系的一部分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的政治聯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日益發揮其重要作用。全國各民族已經形成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宗教界的愛國人士積極參加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等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臺灣同胞和海外僑胞熱愛祖國,擁護祖國統一,支援祖國建設事業。國家事業不斷發展,我國的愛國統一戰線具有更強大的生命力,仍然是中國人民團結戰斗、建設祖國和統一祖國的一個重要法寶,它將更加鞏固,更加發展。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以來,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長期努力的基礎上,國家事業發生了歷史性變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在現階段,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但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由于國內的因素和國際的影響,我國人民同國內外的敵對勢力和敵對分子的斗爭還將是長期的,階級斗爭還將在一定范圍內長期存在,但已經不是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我國各族人民的根本任務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要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高舉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旗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堅持大團結大聯合,堅持一致性和多樣性統一,在熱愛中華人民共和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事業、共同致力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政治基礎上,進一步鞏固和發展愛國統一戰線,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能團結的人,找到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維護和發展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不斷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的協調發展,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黨制度。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實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重要政治形式和組織形式。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根據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促進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各黨派、無黨派人士的團結合作,充分體現和發揮我國社會主義新型政黨制度的特點和優勢。
協商民主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要聚焦國家中心任務,把協商民主貫穿履行職能全過程,完善協商議政內容和形式,著力增進共識、促進團結,在推動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一切活動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為根本的準則。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和地方委員會,依法維護其參加單位和個人依照本章程履行職責的權利。
編輯:曾珂
關鍵詞: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