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不必以高考承擔“不拘一格降人才”
近日,教育部發布《關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其中指出,今年起全面取消體育特長生、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科技類競賽、省級優秀學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跡等全國性高考加分項目。
據統計,此次取消的多項高考加分項目在以往的高考加分項目中占據54.55%,可見改革力度之大。此前,高考加分項目呈現過多過濫趨勢,社會上多有詬病,國家也曾多次為高考加分“瘦身”。此次大規模減少和規范高考加分項目,是對之前政策的銜接和深化。
現在回頭來看這些加分項目,其設立的初衷是好的,是為了體現一種公平,讓那些有特殊才能或表現的學生,在高考分數的基礎之上,能獲得升學、深造機會,不致有“遺珠之憾”,埋沒了特長特別才能。
但必須承認,這些加分政策在現實中出現各種問題,漸漸偏離了公平初衷。一方面加分項目越來越多、越來越濫,再加上把關未必時時處處嚴格,為走后門、找關系提供了滋生的土壤,甚至導致教育腐敗現象;另一方面,一些特長訓練的進入門檻不低,譬如大城市的學生有機會參加各種奧林匹克競賽、科技類競賽等培訓,但邊遠山區的學生往往不具備這樣的條件;一些科技類競賽比如航模,往往需要不小的資金投入,這就把那些沒有足夠支付能力的人擋在門外,這都不能說公平。
此外,還要看特殊人才是否足夠優秀,值得開辟綠色通道。比如前幾年有篇報道引起社會轟動,浙江省體育項目高考加分的一千多人名單中,因參加“三模三電”項目獲得加分的人數占三分之二,一共600多人因航模比賽獲得高考加分?,F實中不乏類似的例子,所謂的“特長”與常人水平相差不多,卻享受到了加分的福利。
高考是用分數考核體系,來進行競爭和選拔,分數客觀直接,讓不同學生站在同樣的標尺線,最大限度確保相對公平。多且濫的加分項目與高考捆綁,容易導致高考的指揮棒偏離準心,最終使得高考的分數規則被打破,產生不公的結果。任何考核體系要能發揮作用,考核的內容必須明了直接,否則就容易導致考核不透明,產生不公。
高考分數體系與“不拘一格降人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其實并不矛盾。在高考通道之外,還可以有其他通道,為人盡其才、發揮特長創造條件。取消高考加分項目,不代表就關閉了具有特殊才能特殊素質的學生教育上升的門,仍然有其他升學機會的。比如此前,一位高中生就憑借折紙特長打動了自主招生考官,獲得了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校區模擬投檔線降60分錄取的資格。
教育改革是個復雜性系統性的工程。往往一些初衷美好的改革組合在一起,卻產生了意料之外的結果,這是改革中積累的問題和經驗。運用辯證的思維看待教育改革,可以大膽探索選拔特殊人才的新方式,努力提供更公平、更多樣化的升學機會。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高考 加分 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