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用高質量供給提升消費者滿意度
“3·15”是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在全國兩會現場,代表委員們也高度關注消費話題。有的提醒“防范消費者個人信息泄露”,有的呼吁“要像打擊假幣打擊酒駕一樣打擊造假行為”,有的建議“加快發展消費公益性訴訟”,這些好聲音說出了許多消費者的心愿。
消費是我國經濟增長的主動力。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數據顯示,5年來,我國消費貢獻率由54.9%提高到58.8%,服務業比重從45.3%上升到51.6%。隨著老百姓的錢袋子鼓起來,大眾消費水平以及對消費品質的要求都在不斷提升,放心消費、安全消費也更為消費者所青睞。中消協公布的調查數據顯示,有51.7%的受訪者認為品質消費最重要的是“質量”,其次有45.5%的受訪者認為品質消費最重要的是“安全”。不過,現實卻不容樂觀,社會上仍存在不少假冒偽劣商品,以及侵害消費者權益的事件。同樣是中消協的調查數據,有37%的受訪者消費權益曾受到侵害,其中21.9%的受訪者遇到了質量問題。一邊是消費者日益增長的品質消費需求,一邊是黑心企業、問題商品層出不窮,這樣的矛盾結構映襯了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同時也在提醒必須用高質量供給提升消費者滿意度。
“3·15”是消費者權益保護日,也是一些企業的“難關”。每年央視“3·15”晚會萬眾矚目,就是因為集中曝光了一批不良商品和企業,在保護消費者權益方面發揮著難以取代的作用。《南方日報》也連續三天推出“3·15”特別報道,曝光了視頻直播平臺賣假貨、海淘“爆款”竟然質檢不合格等問題,在輿論場上引起廣泛關注。這是媒體必須擔負的監督職責。但無論是保護消費者權益,還是從根本上提升商品供給質量,都不能只盯著“3·15”這一天,必須把工作做在日常、做到經常,讓每一天都成為“3·15”。正如《政府工作報告》在部署今年工作時所指出,推進消費升級,對各類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要依法懲處、決不姑息。同時,要注重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提升監管效能,加快實現全程留痕、信息可追溯,讓問題產品無處藏身、不法制售者難逃法網,讓消費者買得放心、吃得安全。
讓消費者買得放心、吃得安全,推動供給質量提升是源頭工程。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完善促進消費的體制機制”,并強調“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消費者有意愿也有能力追求高品質商品,有權利也有資格享受高品質生活,原來的“剁手族”正在向“品質族”邁進。這是社會進步的體現,同時對商品的供給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勢在必行,要解決理念誤點、制度盲點、消費痛點,推動消除影響消費升級的制度障礙,推動與國際先進水平對標達標,推動內外銷產品“同線同標同質”。另外,還要面向消費大眾,開展質量惠民活動,打造質量標桿,引導市場增加高質量產品、服務供給,全力營造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市場消費環境,努力提升消費者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讓消費者買得放心、吃得安全,高質量的監管同樣必不可少。假冒偽劣商品之所以屢禁不止,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違法犯罪成本過低。正是基于這一點,全國政協委員朱新力建議,設立更高的懲罰性賠償措施,以經營額為計算基準,實現“一次造假、終身負債”的經濟制裁,“通過嚴刑峻法表達國家對假貨零容忍的態度,從根源上解決假貨問題”。這一建議,無疑深得人心。但在懲罰制度變得更加嚴厲之前,不妨先加大監管和執法力度。從商品抽檢、市場檢查、消費者投訴舉報、媒體曝光等多渠道發現問題線索,推進“訴轉案”工作,依法查辦侵害消費者權益的大案要案,嚴厲打擊銷售不合格商品違法行為,努力讓消費者放心舒心消費。同時,要完善消費維權共治格局,發揮消協組織社會監督和橋梁紐帶作用,強化消費維權工作,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消費維權治理新格局,提升社會共治水平,促使經營者不斷提升產品和服務品質,讓消費者在便捷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中實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年“3·15”的主題是“品質消費 美好生活”,就是旨在以品質消費需求倒逼供給側品質提升,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努力。消費既是經濟增長的火車頭,也是一項重大民生工程。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牢固樹立消費者至上理念,不斷提升商品供給質量和監管質量,不斷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才能有效改善市場消費環境,充分發揮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支撐作用。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消費者 消費 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