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委員講堂委員講堂
鄭秉文委員:“三老”人群急需關注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13日電 中國人口老齡化發展十分迅速,國家統計局剛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底60歲及以上老年人達2.41億人,占人口比例為17.3%,而2011年僅為1.84億,占13.7%,增長幅度大約是兩年一個百分點,每年平均增加將近1000萬人,大致相當于兩個新加坡的人口。老年人口增幅遠遠高于總人口的增幅,2017年總人口是13.90億,與2011年相比凈增了4300萬人,而60歲及以上人口凈增5600萬人,就是說,在過去的6年里,總人口僅增加了3%,而老年人口則高達30%。
根據聯合國的預測,在兩階段發展的兩個重要時點上,即在2035年和2050年時,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占比將分別高達28.5%和35.1%。就是說,到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時超過3.4億人,大約每4個人中就有一個老年人,到2050年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時將超過4.4億,大約每3個人中就有一個老年人。
當前和未來人口老齡化趨勢是非常嚴峻的。但就眼下來看,矛盾最突出和最艱難的老年群體主要有三個:失獨老人、城鎮空巢老人、農村留守老人,這里簡稱“三老”群體。
首先,失獨老人這個群體是指獨生子女不幸離世的父母,目前全國大約有上百萬人。實施計劃生育政策至今已有40年,失獨老人逐漸進入老年階段,他們不僅飽受喪子之苦,而且有一部分老人經濟十分拮據。這個群體是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堅定執行者,在失獨并進入老年之后,也應享受一定的優惠政策。其次是城鎮空巢老人,全國大約有幾千萬。由于子女異地工作甚至域外工作學習等原因,一些家庭尤其是獨生子女的家庭常年呈空巢狀態,對行動不便或經濟條件不好的空巢老人來說,他們不同程度地陷入困境。最后是農村留守老人,全國約有上億人,他們的子女異地打工,平時很少回家,相當一部分人把孩子也留在農村家里由老人照看。所以,農村的留守兒童與留守老人這兩個現象常常相伴相隨,成為農村的一個重要社會問題。
改革開放40年來,“三老”現象是中國特定經濟發展階段一個獨有的社會問題,這是任何國家都不曾遇到的一個特殊的社會問題。
面對“三老”實際情況,國家應制定相關政策,一攬子解決問題。筆者認為,其基本思路是在國家有關層面建立一個“三老服務協調機構”,并建立和提供如下四個工作機制:
一是借助快遞行業的優勢,在全國建立一個由快遞員網絡組成的“三老”順訪報警機制,目的是利用該行業工作便利,入戶掌握“三老”日常生活的重大變化。
二是借助物業公司的優勢,由物業公司為“三老”建立一個與其子女親人定時聯系機制,并能提供一定的登門服務。
三是借助專業化的養老服務機構優勢,以社區為單位向需要服務的“三老”群體提供簡單的醫療護理登門巡診機制。
四是在基層政府街道層面建立一個行政管理機制,實施歸口管理,負責建檔立案,配有專項財政撥款和人事編制,統籌“三老”服務機制的提供和監管。
建立“三老”服務提供機制應以公共采購和委托管理等方式為主,對簽約公司給予一定的財稅優惠政策,這既可激勵大力發展市場化養老機構、民辦非企業機構、NGO機構,又可為擴大就業作出貢獻;對“三老”群體實施的信息采集類工作予以免費提供,對一定的醫療類或代購類服務可有償服務;對年事已高的失獨老人提供免費服務。
實際上,在廣大城鄉還存在著第四個群體即“失能失智老人”??紤]到目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正在15個城市進行長期照護保險制度試點工作,這個群體應由社會保險覆蓋起來,不在“三老”服務協調機制之內。
盡快一攬子解決“三老”問題十分迫切,可以大幅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和獲得感,讓老年人分享經濟高速發展的社會成果,可以編織一個社會安全網,使之成為國家治理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利于社會穩定。全國農民工總量2.8億人,外出異地打工1.7億人,解決“三老”問題,有利于推動全國范圍的勞動力自由流動,使異地打工的子女更加安心工作,有利于勞動供給。可將籌建“三老”服務協調機制作為積極應對老齡化的一個“抓手”或“突破口”,針對中國國情,探索制訂具有中國特色的“積極應對老齡化”的中國方案,隨著時間的推移,將“三老”服務協調機制逐漸覆蓋到全體老年人。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
編輯:趙彥
關鍵詞:三老人群 人口老齡化 政協委員 鄭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