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鐵路發展讓“流動中國”更暖更從容
近日,新華社《國家相冊》第七十九集《回首那時路》,重溫了那些年春運路上的故事。一幕幕熟悉的鏡頭閃過,可觸可感的變遷,演繹了鐵路的發展歷程,也縮影了祖國的發展進步,讓人憶苦思甜,更覺今時今日的幸福。
路就是春節的一部分。回家的路,一頭是故鄉,一頭是遠方,一頭是溫暖,一頭是希望。這一條路好不好走,關系著我們團聚的幸福,也成為我們春節記憶里不可磨滅的一部分。
曾經,春運有幾大難:買票難,徹夜排隊,也常空手而歸;上車難,鞋被擠掉,人被擠哭不要緊,只要能爬上車去;上廁所難,人多坑少,瓶子、袋子都成了緊急時刻的如廁工具;等等。曾幾何時的春運路,就是一場硬仗,一度辛苦窘迫,令人不堪回首。
今天,春運已變得讓人找不到舊模樣。從“走得了”到“走得好”,這個新時代的春運,“流動中國”變得更從容也更溫馨。
買票難不見了,80%車票由互聯網售出,自動售取票機、微信支付齊上陣,讓買票更多便利;上車難不見了,“刷臉”進站日益普及,高鐵占比進一步提升,出行更順暢;如廁難不見了,鐵路力推“廁所革命”,從列車到車站,更干凈、整潔的廁所,讓旅途更溫馨……全國12.7萬公里的鐵路營業里程,2.5萬公里高鐵線,織密了我們回家的幸福。
其實,回首春運,我們看到的不只是鐵路的變化。這當中展現的也是大國崛起的新氣象。春運,本就是改革開放的產物。因為改革大潮而興起的遷徙潮,反過來又推動著更層次的改革。“流動中國”也是一扇窗口,映照著祖國的可喜變化,折射著“交通強國”的美好愿景。
一條春運路,展現新時代中國的無盡魅力。高鐵+共享汽車、高鐵+共享單車,為旅客打通出行“最后一公里”;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讓鐵路購票觸手可及;無人超市開進部分高鐵站,高鐵外賣只需提前一小時預訂,“復興號”動車組WiFi全覆蓋,等等,旅途也可暢享網購的便利。這一條路,是科技之路,是崛起之路,盡展新時代中國的魅力與自豪。
日子好了,行李少了,旅程輕松了,春運路更“體面”了。在這更“體面”的回家路上,旅客體驗也更美好了。遠方沒那么遠了,希望和夢想也就更近了。
回首那時路,更覺新時代的幸福。我們期待鐵路建設再快一點點,串起更多回家的幸福;期待祖國更大發展,讓春運之路更“潮”更便捷。我們也期待并堅信,鐵路發展必將讓“流動中國”更上新臺階。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鐵路 春運 發展 流動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