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經濟不景氣 小吃沒特色 陸客不捧場 臺灣觀光夜市漸“關光”
王凱是一名在臺灣交換的大陸學生,剛到臺灣時他很喜歡夜市的氛圍,幾乎天天都走一圈,可是個把月下來便興致索然。“這些夜市差不多長得一樣,除了小吃攤就是賣淘寶貨。我身邊的臺灣朋友有很多現在也不怎么愛逛夜市了。”
資料圖:臺灣夜市曾經人聲鼎沸的場景。
王凱的經歷折射了部分夜市的生存情況。近年來,夜市倒閉的消息不斷傳出,僅臺中市在短短1年多的時間內,就倒閉了6家大型夜市,其中一家還是號稱全臺最大的“經貿文創觀光夜市”。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形?
陸客銳減沖擊消費
夜市的生存,離不開客流和消費。前些年,大陸赴臺旅游人數多,出于對夜市文化的向往,大家在臺期間晚上都喜歡到夜市品嘗臺灣小吃、購買伴手禮。但如今,赴臺的大陸游客數量銳減,通過所謂“新南向”增加的旅客人數上沒法彌補缺口,消費力更不可同日而語。
一些夜市從業者坦言,過去每晚都有幾輛陸客觀光團的游覽車停在夜市附近,現在很難見到了。因為有陸客的光顧,過去一些夜市的藥妝店全年營業額能達上億元(新臺幣,下同),但現在人沒了,錢也跑了。“難道‘觀光’要變成‘關光’嗎?”
國民黨臺中市議員朱暖英表示,她的選區南屯原本有好幾處夜市,現在不是收攤、就是縮小營業規模。臺中最有代表性的逢甲夜市,雖然仍正常營運,但商圈內有許多店家都已關門,很多業者都反映開門營業只是苦撐。她呼吁,蔡英文當局應該要正視這個問題,改善兩岸關系,讓陸客可以回流。
多元不足形態老舊
陸客不來影響了臺灣夜市的流量和消費規模,可是臺灣本地人為何也不想逛?因為夜市本身的競爭力也在衰落。臺灣中華觀光文創市集交流協會理事長胡子強指出,攤位經營缺乏特色及夜市形態老舊對夜市倒閉有重要影響。“多元性不足、攤販重疊性太高,且設備沒有隨之升級。”
以臺中這一年來倒閉的幾個夜市為例。這些夜市都冠以“文創”之名,其中幾家開幕時場面盛大、動輒上百攤規模,而且還請當紅明星表演。但是過了蜜月期后人潮衰退,最后都只能草草結束營業,實在令人唏噓。例如臺中妖怪夜市2016年5月才開幕,結果不到半年就倒閉。
不少業者認為,打著文創之名,新夜市剛開業時確實能吸引年輕人來光顧。但它們實際上卻仍是傳統形態樣貌,東西沒特色還賣得貴。有的夜市知名度大增后開始出現欺客行為,例如一盒現切水果要500元,果汁要200元,兩盤鹵味要價近2000元。還有的業主就是在淘寶網購之后,把東西拿來轉賣而已。胡子強表示,民眾上當后自然不會再來,久而久之這些夜市人流量就會越來越少。
經濟不佳荷包縮水
近年來臺灣經濟不景氣,同樣影響民眾的消費。有經濟人士分析,臺灣經濟看不到出路,讓民眾變得不敢消費,也是夜市低迷的原因之一。加上“勞基法”修改、軍公教年金改革等因素,一些群體的收入受到影響,自然也會不愿消費。例如此前軍公教團體就發起“周六不消費”活動,表達對當局的不滿。
另有臺灣朋友告訴記者,雖然節假日大家還是有可能一起約著逛夜市,但通常只是每人買一杯“青蛙撞奶”等飲料就好,最多再買一份鹽酥雞,很少有大額度的消費。“畢竟現在經濟環境不好,很多公司都減薪,連年終獎都只發0.5個月工資,實在不敢亂花錢。”
朱暖英表示,當下臺灣民眾收入普遍不佳,當然也就不愛出門逛夜市。當局應該改善臺灣的經濟,增加民眾收入,讓臺灣人愿意出門逛街花錢,從而帶動夜市的繁榮。否則“觀光”夜市,真的會變成“關光”夜市。(記者 柴逸扉)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夜市 臺灣 經濟 觀光 消費